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文成武德(打一字) > 第48章 布局锦衣卫(第1页)

第48章 布局锦衣卫(第1页)

洪武、永乐两代皇帝都是军伍出身,对于犯错的军官一般违法行为相对比较宽容。除了永乐皇帝对于想要祸祸的建文朝将领之外。

正因为相对宽容,造成了军官有恃无恐的情况,军队内部的贪腐成风,克扣军队基层福利成了基本操作。特别是边疆的国防军,腐败度相当迅,士兵待遇低下到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

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从洪武中朝开始愿意老老实实来当兵的就少了。到了宣德初年时候,就有记录开平、大同、山海关等边关地区的军士连过冬必须的皮裘、狐帽、胖袄衣裤鞋袜等生活必须品都得不到及时补给。

军队中将领侵占屯田后私役军士耕作,使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士兵成为了军官的私人仆役一样。而军队本身还需要承担修砌防御工事,为边境提供冬日取暖做饭用的柴炭等工作,士兵们年头到年尾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时间。

最开始是逃军,由此官府大量从贴户中勾军补充进入军伍,然后是再逃,再勾,再逃……

到了短命的洪熙时期,就几乎没有多少军户还肯去当兵了。

宣德元年时,为了解决逃军的士兵缺口问题,朱瞻基安排人在做了调研后终于派出由多部侍郎领头的十五人“专案组”,到全国各地进行清军活动。

两年后,当时的行在兵部尚书张本又上奏加大清军队伍。于是宣德皇帝又抽调了六科给事中、各道掌道监察御史共十四人分赴各地参与清军活动。

实际效果,因为逃军本来就是军队内的贪腐积弊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连锁反应。而勾军目的仅仅只是补充逃军人数,不但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反而增加了更多社会问题,由此更加巨了逃军现象。

宣德年间的清军目的又是查勾军和逃军的积弊,自然受到利益即得者一致排斥。由此产生的最终恶劣后果还是由基层百姓来承担。

“要根除弊端,免不了要革新,要变法。我也知道变法干系重大,但如今的大明已经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说到军队根基烂了,朱祁钰就头疼。

“历朝历代想要变法的有识之士都需要朝廷同意,而今我想要变法,也需要朝廷支持,这其中就需要内阁并各衙、各部鼎力支持。”朱祁钰讲这个话,陈循和于谦当然是不信的。

别人变法需要朝廷的支持其实是需要皇帝支持,就算皇帝当时支持还要担心后面皇帝变卦。你皇帝想变法,需要谁支持?

哪个官吏敢不支持就安排哪个去琼州府种菜、去北港(明朝对台湾的称呼为北港或东藩)抓鱼、或者去捕鱼儿海放羊(呼伦贝尔草原西南,如今中蒙共有湖泊;蓝玉曾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活捉北元贵族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余人,牛马驼羊十五万,玺印、图书无数)就好了。

世界这么大,皇帝能安排你去看个够!至于有没有命回嘛,呵呵,这个问题太肤浅,不属于皇帝需要在意的范围。

“陛下有此决心,臣等敢不尽力?”此时五十出头的于谦还算是少壮派的中老年人,干劲实足。

“陛下有革除积弊之心实属大明之福,臣必当以死报效陛下信重之恩。”陈循虽然比于谦大四岁,但是没有于谦在外巡抚十几年的辛劳,看起来还年轻很多。

“如此,就拜托于卿、陈卿两位,领内阁共商变法革新事宜。这第一道,便从军户着手。”说罢朱祁钰起身拉住两人的手说道:“两位皆乃肱骨之臣,兵事为保境安民第一要务,来不得半点含糊。早日清除军士兵源问题,就解决了朝廷无兵可用的隐忧,一切拜托两位了。”

话说那么肉麻就算了,关键是还拉着两个老男人的手,那股子热情劲让人直掉鸡皮。

“陛下言重了,这是臣等份内之事。”于谦急忙回答道:“陛下,前有吏科给事中程信曾上言北京城防帖曾言及募兵之事。臣等商议后以为北疆之危已解,便未曾专奏于御前。如今看来,确是臣的疏忽,还请陛下降罪。”

“哦~所奏为何?”朱祁钰问到。

“回陛下,程信奏章所言大致为‘京城召募勇敢,固有乐于向用者,亦有不愿应募者,盖其意谓有功则受官赏于今日,无功则难免军于后日,怀此疑惧,隐匿者多。乞敕该部榜谕军民、官舍、匠役人等,但有勇敢应募奋力出奇有功者,不次升擢;无功者,事毕听回。如此,则人疑通财富而勇敢至矣!’”

“这……是大致为此?于卿竟有过目不忘之能!妙啊!”朱祁钰夸赞道。

“廷益兄大才。”花花轿子众人抬,何况于谦真有本事,陈循也不吝啬接口称赞道。

“全赖陛下洪福,程信所奏确实一针见血,臣便记下了。”说罢,于谦冲陈循笑笑,算是回应。

“如此说来,于卿以为募兵可行?”

“可行。”

“嗯……那是最好不过了。其实我原意并非只改勾军、清军制,实际上我想改的是整个军户制。”说着,朱祁钰笑着轻轻摇了摇头说道:“我也知道此事非一朝一夕可成,既然谈到此便跟两位提一句。我本意是想彻底废除军户、贴户制,天下百姓均可自愿应募投军。”

后世的征兵,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政审一关过不了,身体素质再强都白搭。更不要说还有身体素质考核这一关了,否则到了前线身体不达标,也只是拖累战友的货。

“从军伍开设学堂,从军者先识文断字而后锻炼体魄。如此一、二年,再练阵列杀敌技艺,然后巡边。数载后转运军,或归原籍操练新入军者一、两载,然后归田。”朱祁钰在于谦、陈循面前画了一个十余年的育人计划。

让军户中的男丁能够通过进入军队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和加强身体锻炼,然后再投身到军队中参与军事活动。当身体机能开始达到顶峰之后再转身投向军队新人培养或后勤工作,最后回归田园生活,多么美好的画面。

“从军……也要识文断字?”陈循有些不敢相信这个大胆的想法。

“军中也有工匠,还可学匠艺。”朱祁钰肯定的说道:“离开军伍后,可自愿选择农耕、工匠。官衙有弓手、驿卒一类也应当就近安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