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霸王茶姬加盟官网 > 第七十五章我明明放在那里的那么大一笔租赋哪去了(第1页)

第七十五章我明明放在那里的那么大一笔租赋哪去了(第1页)

第77章我明明放在那里的,那么大一笔租赋,哪去了?

孙策之所以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北部郡县实在是缺人啊。

由于地广人稀,北部豪强们的部曲已经开始纷纷出离,去经营属于自己的田亩了。

诸夏骨子里的自耕农情节真的是永远无法低估!

就连大量后世现代人,嘴上骂着农经济的局限性,身体也很诚实的选择信奉农经济。

必须得承认,朱元璋的思维模式,是诸夏已经刻在骨子里的烙印。

大部分人还是觉得有属于自己的百亩良田,有一家数口,过安稳日子,田园牧歌,就是人间最极致的享受。

这种生活简直美得让后世现代人都觉得完美,大同下,封建时代的理想社会不就应该这样吗?

所以有文青近乎歇斯底里的推崇这种抑制兼并的模式。

可唯一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这种理想的生活模式,他无法维持下去。

不论是人口增加,还是灾瘟疫,都会导致这种理想模式,遭遇现实的痛击。紧接着就是土地兼并,矛盾锐利,然后大规模战争,人口锐减,最后王朝新建,再均田授田,百姓怡然自乐的再进入田园牧歌,农经济。

中原历代王朝几乎是把这个流程走了无数遍了,后世人都快把这一套背的滚瓜烂熟了。

就这套经济模式有多不靠谱,这还处于乱世,豪强就开始巧取豪夺百姓手中良田。

现实就是去开垦荒田,完全不如去抢占已经开发好的良田方便。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部曲的离散,豪强与民之间又陷入了一段纠缠、反复。

豪强手中人手愈发有限,他们优先还是将精力放在了现有的良田上。

豪强们也并不蠢,他们甚至比绝大部分后世普通人更聪明,后世人那是嘴上理论派,嘴上着要作大蛋糕,一到行动中,就只想着怎么守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就想给每个人均田,禁止土地流通,任何人都禁止占有过多良田。至于荒田分完了怎么办,那自然是两手一拍,国家理所当然的进入土地兼并状态。与我何干焉?错又不在我,错全在荒田没有了。要是有足够多的荒田可以分,不就没有土地兼并了?

而豪强们比这些普通人强的一点,就在于他们清楚,只靠跟百姓抢存田,要不了多久就进入极限了。所以豪强们一般都是做两手准备,左手收购自由流通的土地,右手组织部曲去开垦新田。历史上南方开发出来,大宋的庄主、员外们是出了大力气的。

而如今孙郎治下,不立田制,如果能有充足的人力,豪强们绝对不吝组织人手、器械去开垦更多的土地,为家族积蓄产业,创造更多财富。

所以在整个吴郡北部,尤其是吴县、无锡等靠近太湖的地区,一时间甚至有点陷入抢人生产的氛围。

而且真的是人心厌战,民心思安。上至豪强世家,下到百姓黔首,都希望战乱赶紧平定下来,恢复人口,去耕种这庞大的待垦之地。

此时以人为本,最通俗,直接的解试就是我们需要人!需要庞大的人口!

但偏偏此时人力是北部郡县最不足的,北部百姓需要组成家庭、宗族,去经营自己的自耕农生活。

豪强们部曲又陆续出离,或开垦荒田,或租种官田,豪强们看着庞大的财富摆在眼前,却无人可用。若只是自己无能为力也就罢了,可眼见着有些大户宗族部曲众多,一个劲的带着部曲将肥沃膏腴之地,转变为自己族中良田。你发财了,而我没樱比我亏钱还难受!痛苦翻倍。

以这个形势,孙策刚提出以人为本,张纮就反应过来:“将军是打算将这些俘虏由北部郡县接纳?”

“确切的,是由吴县分置。”

吴县和乌程县是紧挨着的,吴县的各大族,要是听邻县有大量的无主客户,还不得抢疯了?

他们会第一时间跑过来跟这些人商谈客户契约之事,雇佣他们为自己垦田一岁。

();()  而韩晏则直接吓傻了,磕磕绊绊的道:“将……将军,某……某可能无法胜任这乌程县长一职,请……请将军另选贤能。”

韩晏是了解过郡府宣示的谕民之策的,他可绝对不傻,他才不信吴县的豪强过来招徕客户的时候,会那么本分,就只招无主的客户。他们就算再怎么克制,也会不可避免的沾亲带故,拉走一大批乌程县豪强所隐匿的部曲。

这明显就是孙郎在用吴县豪强对付乌程县豪强呢!用吴县豪强之财力、物力解除乌程县豪强的武装、部曲,将乌程县豪强隐匿的宾客变成吴县公开的客户。

孙郎真是霸道无比的好手段!可就是苦了这个乌程县的县君,要是压制不住本地豪强,那怕是又要闹起大量械斗、纠纷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