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庶女是继室的 > 第20页(第1页)

第20页(第1页)

“好哇,小蹄子越来越不上道了,竟敢拿我来打趣!”雨澜就笑着下地去打她。在这个时代,说到婚事这样的敏感话题,不表示一下羞赧怎么行。

“奴婢不敢了,再也不敢了!”两个人笑着闹成一团。晓月捧着一碗茶进了门。看见这样的一幕忙笑着问:“姑娘,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雨澜笑道,“没什么。这小蹄子嘴上没把门的,我治治她。”晓月过来搀着她坐下,又给她吃了茶。

雨澜神色一整问道:“王妈妈怎么样了?”

晓月撇撇嘴:“老老实实的,吃了饭就睡下了。吃了那好些东西,精神又那么好,哪里像是被打过的。”

雨澜指着晓月对晓玉说:“这蹄子长进了,这都看出来了!”吩咐晓月说:“把我的绣花绷子找出来,你们来教我做针线。”

晓月吃了一惊:“姑娘不是最烦做针线吗?”

雨澜气道:“你还不让别人有点长进了?还不快去!”

晓月吐了吐舌头,到里间取了绣花绷子并各色绣线出来,主仆三人坐在窗前,穿针引线绣起荷花来。晓玉的母亲就是府里针线上的,一手针线功夫十分出色,晓玉年纪虽小,却跟她学了七八分本事,在杨府一干丫头里头,算是拔尖的。教导雨澜这个门外汉绰绰有余了。

才绣了没几针,有小丫头在外头喊:“杏黄姐姐来了。”

雨澜忙出了房门,降阶相迎,客气地说道:“杏黄姐姐怎么亲自来了?快请进屋去喝杯热茶。”杏黄是老太太房里最得用的大丫头,地位非比寻常,就是大太太二太太见了,也要给几分面子。

“见过七姑娘。”杏黄一丝不苟行了礼,客气地笑道:“我奉了老太太的命,来给七姑娘送文房四宝并一本《楞严经》和一本《法华经》来。”

雨澜忙将杏黄让进堂屋,又命晓月沏茶来。杏黄忙道:“七姑娘快莫如此,我放下东西就走,还得赶回老太太那边伺候着。”语气谦恭有礼。她虽是老太太身边的红人,但她自重自爱,从不以此自傲,仗势欺人,因此深得杨府上下各色人等的好感和尊重。

雨澜硬拉着她坐下来,“知道祖母那里一刻离你不得,但吃杯茶的时间总是有的。”态度温和,如沐春风,让人无法拒绝。

杏黄谢了座,将手捧的盒子放在桌上,打开给雨澜看。见里面果然是一套文房四宝和两本经书。笔是湖笔、墨是徽墨、纸是宣纸、砚是端砚。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一看便是名师所制。

雨澜看了暗暗吃惊。老太太出手果然不同凡响,这一套文房四宝价值不菲,怕不值纹银百两。

问了问老太太的饮食起居,有没有睡午觉之类的,雨澜道:“祖母如今在读什么经?”

杏黄道:“楞严经。”将经书翻到其间某一页,指着其中一处道:“七姑娘可从这里抄起。老太太昨日正读到这里。”

晓月奉上茶来,杏黄忙起身道谢。喝了一口茶才道:“依奴婢浅见,姑娘可将字体写得尽量大些,老太太年纪大了,眼神越发不好,佛经上的字又太小,每每看起来都很吃力。”

“谢谢姐姐提醒,小妹感激不尽。”其实杏黄不说,雨澜也正打算这样做。前世的时候向总裁副总裁那些老头子们汇报工作的时候,她也总会把材料上的字体用二号字打印。人的年纪一大眼睛就会花。

杏黄终究吃了一碗茶才走,雨澜将她一直送到院门口,这才回转。进了屋,晓月问:“姑娘,还做针线吗?”

雨澜道:“还做什么针线。赶紧抄经书是正经。”

给她这么一个好机会讨好大老板,再不抓住机会好好表现自己,争取多得点印象分那就太傻了。

于是进了次间的书房,晓月铺纸磨墨,晓玉点起檀香,雨澜便抖擞精神一笔一划抄了起来。

此后每日早晚给大太太问安,上午去闺学上一个时辰课,剩下的时间雨澜就在书房里抄录佛经。大太太对她仍是淡淡的。而王妈妈第二天便从榻上爬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被打了二十板子的屁股就全“好了”,依旧打人骂狗,整日不得安生,只是对雨澜倒客气了很多,想是经过李妈妈提点,不敢造次了。她每次再骂晓月和晓玉,雨澜都会狠狠训斥她一顿,搞得王妈妈也有些狼狈。

期间雨澜深深感受到搭上大老板的好处。不但各处的丫鬟婆子变得恭敬了许多,就连厨房上的吃食、库房里送来的灯烛煤炭这些东西都比原来好了一个等次。比如说吃食吧,以前拿回的全是别人吃剩下的,现在终于吃上新鲜的饭菜了。去厨房取食盒的小丫头现在也没人夹枪带棒地给脸子瞧了。

雨澜就不由得感叹,这些个下人捧高踩低实在做得太明显了。

这全靠了老太太的抬举。

但是老太太为何这样抬举她,雨澜至今也没想明白。

这一日正在抄经,晓玉进来回话说:“三少爷身边的丫头芸儿来了。”雨澜听了很是高兴,“快把人请进来。”

不一会晓玉领进来一个十三四岁的丫头,穿着葱绿色比甲,模样生得很是一般,但却显得稳重大方。“三少爷让我来给姑娘问安!”说毕就要跪下给雨澜磕头。

雨澜叫道:“不必多礼,晓月快把人扶起来。”三少爷宗哥儿是雨澜在这个杨府里所有兄弟姐妹中关系最好的一个。

宗哥儿只比雨澜小三个月,养母宋姨娘是大老爷成亲前的贴身丫鬟,当时柳姨娘生下业哥儿没多久,正是得宠的时候。大太太就做主把宋姨娘开了脸,给大老爷做了妾。宋姨娘也很争气,没多久就生下了宗哥儿。

大太太本想借着宋姨娘打压柳姨娘,见宋姨娘生下宗哥儿却又猜忌起她来。便将她打发到偏僻的绿静斋与雨澜的生母齐姨娘同住。宗哥儿和雨澜在绿静斋一起住了四五年,一块儿被大太太打压克扣,都吃了不少苦头,期间两个姨娘先后辞世,姐弟两个相依为命,结下深厚的情谊。

后来大太太改变了对宗哥儿的态度,将他接出了绿静斋,他的日子也就渐渐好过起来,再后来他年纪渐渐大了,也就搬到了外院去住。这些年来,两人一个住内院一个住外院,彼此虽不方便往来,但明里暗里宗哥儿却没少帮衬雨澜。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雨澜见了宗哥儿的大丫鬟芸儿,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只听芸儿说道:“三少爷听说姑娘一直替老太太抄经,废寝忘食的,吃不好睡不好。他很惦念姑娘,但又不方便总往后院跑,便叫奴婢来瞧瞧姑娘。三少爷让奴婢转告姑娘,孝顺祖母分所应当,但是也不能不顾惜身体,千万要量力而行,不要累病了才好。”

雨澜心中暗笑,这套说辞可是她让晓玉散播出去的,其实上她吃得好睡得香。宗哥儿自己不来看她,她也能理解。如今大太太已将大半的心思全放在了宗哥儿身上,若是两个人走得太近了,难免招大太太猜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