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贫农大魔师 TXT > 第39页(第1页)

第39页(第1页)

≈≈

“爹,娘,他爸、小叔子,他姑父饺子下好了。”大娘在外面喊道。

姚长海把牌收了起来,放在炕头柜上,大娘她们端着下好的饺子走了进来,一一摆放在炕桌上。

“嗯!别忘了给祖先上供。”姚奶奶起身说道。

“娘,已经放好了。”三大娘笑着说道。

姚奶奶透过帘子看着供桌上热腾腾的饺子,还有摆着的其他供品,满意地点点头。

“大嫂,我家幼梅呢?”姚长海问道。

“放心,已经让夏穗端过去了,忘不了弟妹的。”姚长青捣着他地胸口道。

“呵呵……”

按着家里人数一一盛好饺子,筷子摆好。

“去放鞭炮吧!”姚爷爷说道。

姚长海抱着振远笑道,“走喽!咱们放鞭炮去。”

很快院子传来鞭炮的响声和姚振远呲哇乱叫的声音。

≈≈

鞭炮放完了,姚爷爷居前身后是一众小辈儿,都是家里的男人,站在堂屋中房。女人们则站在了侧边,神情严肃。

干什么?

祖宗请了回来,当然是要拜祭的。

祖宗的牌位放在中堂的供桌上,前面摆上祭品,点上香烛,带着后辈祭拜。

姚爷爷糙汉子出身,文绉绉的话语可不会说,大致就像拉家常似的,今年年景不错,风调雨顺的,比起解放前,俺们过的真不错。

感谢党和毛主席,感谢老天爷,感谢祖先。

然后告诉祖先,老姚家又添丁进口了,唠唠叨叨的把家里的事说了一遍。

子孙们斟茶向祖先行礼,汇报一下今年的年景,都是大实话!

酒是奢侈品,以茶代酒,茶叶是山上采摘的,自家炒制的,虽不是名茶,到有几分野趣。

这里面含有对祖先的感谢,和祈祷新的一年庇佑子孙们的涵义在内。

三十晚上这顿准备多日的团年饭,大都也是先请祖先“前来”享用后方可开席。各地祭祖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祭祖祈福”的含义大致一样。

在妮儿的脑海中,虽然这祭祖简陋,但却肃穆、恭敬、真诚。

随着时间流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春节前夕,家中闲谈、同事对话、电视热议的,多集中在去哪里旅游、预测春晚节目、如何购买年货等话题上。尤其在城市居民观念中,人们早已习惯性地把旅游、娱乐、吃年夜饭看做春节的全部主题,却淡忘了春节还有一个重要主题——祭祖。

甚至有些现今的人以为,先人在世时已经尽孝心了,再做祭祖没有必要;还有的年轻人以为,祭祖是迷信活动,等等。此番说法曲解了祭祖的本来含义,需要加以纠正。古训曰:祖宗虽远,祭祖不可不诚也。这里所说的“诚”,包括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等多重意义。

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形成了在一年年末或者开元之际祭祖的传统,其本意就是以祭祀的形式,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怀念、感恩、继承、报答之意,就是要告诫今人:我们的一切来自祖上、来自逝去先人曾经的哺育、教养与恩惠,特别是要告诫年轻一代:感恩是为人的本分,报答是做人的责任。

正是在祭祖这一时刻,人们面对先人做出内心宣示与共同勉励:感激所有施恩于己之人,怀念所有对家庭与社会做过贡献之人,立志做一个不负先人厚望、奋发有为、德行高尚之人。

春节祭祖绝对不是简单的形式,更不是迷信活动,而是今人对先人表达感情、心愿与意志,激励后人慎终追远、继往前行,凝聚家人亲情关系,传承优秀伦理道德,提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人口流动加剧,春节祭祖被人遗忘在角落了,也只有广大农村地区依然保留着春节祭祖的宝贵传统。

祭完祖,才开始吃饺子,姚长海抽空回了房间,“可以吃了。”姚长海坐在炕沿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