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五夫临门+ > 第86页(第1页)

第86页(第1页)

见谢婶想得如此周到,李明珠无比感动,立刻找来针线筐,翻出前几天从集市上买回的彩纸,和大丫、二丫一起,围坐在土炕上剪窗花。

寒冬腊月的春节前夕,窗外夕阳西下,余晖漫天。

屋内的土炕上,摊开一张张绚丽彩纸,李明珠、大丫和二丫手中的剪刀,时不时发出轻微的“咔嚓”声,五颜六色的碎纸屑应声飘落。

五兄弟和小豆子坐在一旁的案几边,一边嗑瓜子,一边谈天说笑。总之,屋内的场面既温馨又美满,让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

李明珠并不会剪复杂的图案,剪出的几种窗花都非常简单;

然而,大丫和二丫都是剪窗花的能手,几张彩纸,外加一把剪刀,她们就能剪出万紫千红的图案,剪出大千世界的缤纷多彩。

大丫和二丫的手有些粗糙,不如李明珠白嫩,却十分灵巧,能像变魔术一样,飞快地剪出各式漂亮的窗花。

一张红纸,在她们俩手中三折五叠,剪刀翻飞间,鲜红的碎纸屑纷纷扬扬地洒落,天女散花,喜鹊登梅,鸳鸯戏水,龙凤呈祥……一张张窗花栩栩如生,优雅热烈,在隆冬时节灿然绽放,让人目不暇接。

“大丫、二丫,你们俩的手真巧,”李明珠由衷地赞道,“我就剪不出复杂的窗花,主要是记不住花样。”

“剪窗花嘛,就是图个吉利,图个喜气,”大丫抿嘴笑笑,说道,“你记不住花样也没关系,像那些复杂精致的窗花,比如麻姑献寿、双龙戏珠、莲年有鱼等等,我们都是留有花样的。”

说罢,从竹篮里拿起一本蓝白相间的古书,翻开书页,取出一张麻姑献寿的花样来。

李明珠本以为大丫要用毛笔往红纸上描画花样,不料她只是把花样按压在红纸上,又让张文点燃油灯。

紧接着,大丫把红纸和花样一同放到油灯前,用油灯燃烧时升起的黑烟熏一熏。

片刻,镂空的部分就被熏黑,这时便用剪刀把熏黑的部分剪掉,再把窗花展开,一张繁复的麻姑献寿窗花就脱颖而出,精致美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定睛一看,美艳的麻姑脚踏祥云,云鬓高耸,浅笑嫣然,纤纤玉手捧一只托盘,托盘上放着大寿桃和酒壶。

她飘逸的衣裙有着灵秀的线条,仿佛下一秒,她就要轻移莲步,在悦耳的环佩叮当声之中,自窗花上娉婷走下。

“呀,好漂亮,这个法子甚好。”李明珠一边笑着赞道,一边从书中取出一张王祥卧鱼的花样,“我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做出复杂的窗花。”

语毕,就照着大丫适才的样子,把红纸和花样用油灯的黑烟熏黑,然后剪掉黑的地方。

一边剪,李明珠一边向大丫询问起起王祥卧鱼的故事来,因为她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王祥”这个人。

于是,为满足李明珠的好奇心,大丫就将那动人的民间传说娓娓道来——

很久以前,村里有个穷苦少年叫做王祥,其继母卧病在床,想吃鲤鱼,但王祥无钱购买。

时值深冬,河水结冰,没办法捕鱼。于是,孝顺的王祥就脱光衣服,趴到结冰的河面上,想以体温暖化冰面,以便下水捕鱼。

王祥这样的举动感动上苍,待王祥从冰面爬起后,一条红色大鲤鱼突然破冰而出,跃然冰上。

王祥大喜过望,将红鲤鱼带回家炖熟,其继母食用后,病情逐渐康复。

后来,为纪念王祥这位民间孝子,人们常用“王祥卧鱼”的典故来教导后人行孝,甚至有厨子以此典故创作了烹鱼之法,名曰“王祥卧鱼”……

当大丫将“王祥卧鱼”的故事讲完之后,李明珠的窗花也剪好了,她徐徐展开窗花,而一张活灵活现的“王祥卧鱼”图,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