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百度 > 第80页(第1页)

第80页(第1页)

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韩彻看来,这种誊抄对安南的一些学子也算是一种学习了。

韩彻最近这段时间的事情也特别的多,年底衙门各种数据要做核对。还有呈报给朝廷的安南县总人数过万后,到达中下县标准的文书数据。以及安南县学的创办,韩彻也需得向朝廷请求增设教谕和训导。

原则上,县学可设置教谕一名,训导两名。

教谕教诲全部生员,相当于现代的校长职责,训导行辅佐之职,差不多就是教导主任这一类。教诲和训导还都是时下的学官名,属于基层文官官职,一般是由朝廷任命。

正常情况下,还至少需得举人以上的学历才能担任。

韩彻作为县令,是没办法直接任命的。再者,杨岩他们的秀才功名,也达不到标准。不过安南学子目前的基础普遍都差,以秀才学问作为受聘夫子行教习一事,是没问题的。

不过要想安南的学子在科举上真能有所成就,还是需得朝廷派遣学识更好的专职人员来统管县学教育。

数日后,府城刺史府,唐刺史便收到了安南今年要呈报给朝廷的文书。

因着教材一事,安南县学近日在府城这边的名声也不小。甚至城内一些有名望的人,为此还求到了唐刺史面前来。

他们是想让唐刺史去寻韩彻,让他把所有教材都扩印一份送至府城来。

“我以为此事不妥,那位韩状元郎若是真有此意,他必定早就送来一份。既未曾送来,便是心中不愿。”

“再者,韩大人也并未阻止外地学子进入县学藏书室研读誊抄。既是潜心向学,难不成连这点小苦头也不能吃?”

心腹私下便这般对唐刺史言道。

朝廷对石桥修建一事也是大为赞赏,唐刺史更是接连得上司的夸赞。别看这主意是韩彻出的,可唐刺史作为韩彻的直系上司,辖下各县城的政绩好坏,也是跟他息息相关的。

心腹对唐刺史离开裕州,升调回京城的心思动得越来越厉害。此时他又怎么肯让唐刺史因这事,去得罪韩彻。

“你说的在理。”唐刺史点头道。

作为一州主官,唐刺史当然很重视整个府城的教育。这么做,他也并非畏惧韩彻。而就像心腹刚才所言,没必要也不值当。

教材只是来得不那么容易,又并非得不到。

这么商量一番后,再有人寻来,唐刺史都想法子避开。实在避不开,他便婉拒。

裕州内,官职又以唐刺史最大。其他人便是再有权势和本领,也犯不着为这事去行逼迫唐刺史。

因此这事就这般过了,唐刺史连派人去寻韩彻都没有。

这次看完安南呈交上来的文书,唐刺史便把它们连同府城其他的文书一起,快速发往京城。

文书传递一般都有专门的驿道,速度比正常行走还会快捷不少。

不过半月左右的时间,便被送到至京城。

韩彻在文书中有写到安南下县升为中下县,请求朝廷增设主簿一名以及创办县学,请求增设教谕和训导其实都是小事。

却没曾想,就这点小事竟引得朝廷起了不小的争执。

说到底,还是因着老皇帝年纪越来越大,对太子一党的不满日渐明显。其他的皇子冒头,这些势力搅和到一起,借着这次的事又一次政治斗争罢了。

尤其是太子党这两年被打压得厉害,更是急切又忧心,便越发迫切的想要把旧人韩彻提拔回京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