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笑靥千秋 阅读答案 > 第84页(第1页)

第84页(第1页)

一提起福临的安危,太后立马清醒了些。她刚刚已经隐约猜出这是贞妃设的局,事到如今贞妃也一定也已经抱了必死的念头。可死一个贞妃不算什么,福临他们怎么救?

一番忙碌之后,卢凌奉命出了暖阁回禀太后。他仔细酝酿了措辞,方沉声道:“启禀太后娘娘,此毒名为‘九曲霓裳’,中毒者要过九首曲子的时间毒发,身子虚的人九个时辰就挺不下去,有的人却可以活九天、九个月,但最多……也不过活九年。”

布木布泰闻言一个激灵险些昏了过去,皇后慌忙扶起了她,回眸看向卢凌道:“那按你的意思就是……此毒无解?”

卢凌生怕触怒了皇后或者太后,因此竭尽全力表现出自己的悲痛:“臣等死罪。此毒……无人能解。”

太后倚在皇后身子上,显得有气无力,气若悬丝:“先竭尽全力救皇上,至少保住我儿九年性命。然后再治贞妃和娴妃,哀家要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卢凌恭恭敬敬道了声“微臣遵旨”之后便赶忙退下了,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惹来杀身之祸。

布木布泰就如雕塑一般衣不解带地在承乾宫守了福临五个时辰,饶是皇后年轻也已经不倦不堪了。她劝了太后许久,布木布泰才勉强同意回宫沐浴,换了件衣裳之后便用匆匆来了承乾。皇后又是好一番全,她才将将用了两块糕点。

九个时辰后,娴妃恢复了意识,莲妃和睦庶妃却突然断了气。宫里头顿时乱作一团,太医院急忙赶着救护娴妃,另一边哭丧的哭丧,收尸的收尸,礼部还得忙着追封。

因为清烛是第一个清醒过来的人,太后几乎是立刻便来到了清烛榻前。她本想问清烛是否知道内情,但想到清烛刚刚醒来怕是说不明白,便耐着心打算先安慰清烛几句。谁知清烛却张了张唇,示意有话要说。

太后心里一突,忙凑上了前去,却听清烛口中轻轻吐出了四个字:“问凝贵人”。只说了这几个字,清烛便用尽了力气一般松了口气,又昏睡了过去。

太后虽对晴萱印象不深,但也听人提起过她和贞妃关系是不错的,心想着或许还有办法救福临,便赶忙命了太医去好生照料凝贵人。

这几天甚是危险,能挺过九天的人便可确保一阵子性命无虞,若熬不过去,寿命也就尽了。

太医院的太医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就算是出动了全部人手,照料这么多个主子也仍旧有些勉强,何况太后还下了懿旨重点照料某些人。然若并不在重点照料之列,只有卢凌一直悉心照看着。直到出事第三日悠乐闹着要见两个姐姐,庄太后才恍然想起福临平日最宠爱的然若。她只怕一旦福临醒来,然若却没了,到时候难以交待。因怕危及儿子,庄太后才急急指了两个太医去给然若救治。

而这几日最高兴的人莫过于相念了,她不知道是谁陷害了自己的姐姐,但一定在这些被毒的人之中。她们都死了,姐姐的仇也就算是报了。而且一旦皇上死了,宫里只有她和婉贵人两个能当太妃,可以备受尊敬。况且她肚子里还有孩子,如果是个男孩,那就会有悠乐都比不上的富贵。

她越想越高兴,巴不得所有人都死了才痛快。尤其是那个佟佳氏,什么皇贵妃,若不是她,能叫这么多人守了活寡?或许是因为心情好,也不担心会有人暗害她了,就这么几天,相念整个人便胖了一圈。

77

77、纷乱

腊月本就是宫里的人们每年最忙的日子,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前忙的都是准备过年,今年却是因为宫里头的主子们都中了毒,宫里头人人自危,没有一个宫人不是战战兢兢,都生怕自己一个小心被牵连了进去。平日里宫人们无聊最喜欢传一两句瞎话,这回却是没人管也没有人敢乱嚼舌根子了。

那好似暗无天日的九日里,宫里头陆陆续续死了好多的主子。先是慧嫔和思答应,又是沁贵人、思答应和芸佳。不管她们生前有何恩恩怨怨,死了,就都没了。她们再也不用争不用抢,因为她们都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离世的。

太后为了维持皇室尊严,便将贵人以下的妃嫔私下埋在了后山,并不公布于众。莲妃之前因为娴妃的毒而久病,因此说是病逝并无人怀疑。睦庶妃的儿子死了之后便有些神神叨叨的,她出身低微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只是馨妃和毓嫔向来身子不错,死得早些不过是因为她们贪了杯饮得太多。太后犹豫许久,隔了半个月才给她们陆续发丧。

近日宫里的丧事不断,为了除一除晦气,也为福临祈福,皇后特意请了萨满婆婆来宫中作法。

几个萨满婆婆张牙舞爪地在承乾宫正苑跳成一团,一时之间殿内乌烟瘴气,乱作一团。

太后毫不在意那些外界的纷乱,只是痴痴地守着福临。

事发之后的第十日福临终于醒了过来,谁知他看到太后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然若”。

太后赶忙好生安抚了他一番说是嫣妃没事,福临这才放下心来,也算是平安度过了危险期。

但事实上然若那边的情况却是不大好,几个太医轮流诊断了一番,都认为皇贵妃忧虑过重,积郁成疾,能撑到现在已算是奇迹。

众人都以为嫣然皇贵妃家世好,人长得漂亮又受宠爱,难得又有儿女承欢膝下,该是风风光光十分快活,但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然若心里的苦闷?

或许只有这一直提防着她、利用着她的庄太后懂得,后宫里表面风光的女人成天都是怎样的提心吊胆,整日里想着如何对付明枪暗箭,就算不害人也要自保,不忧虑过重才是怪事。

顺治十八年的正月,宫里不见丝毫喜气,有的只是一片肃杀。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盈常在兆佳氏逝。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三,容嫔纳喇氏逝。

福临的身子经过一众太医悉心照料已经好了许多,正月初四的时候便已能够下地走动了。然若那边虽是已经恢复了意识,但情形仍旧是不大好。妃子里头,只有娴妃和淑妃算是暂时过了危险期。

福临不顾劝阻,坚持守在然若身侧。太后本来坚决反对,但与太医的一番密谈使布木布泰的态度有所松动。

福临可以起身的那日,布木布泰大喜过望,正打算赏赐太医,卢凌却告诉了她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福临虽然已经过了最危险的时期,但寿命长也长不过九年。若是再操劳政事,只怕性命堪忧。

也就是说,眼下让福临选择退位是他最好的选择。如能出宫静养,便是再好不过。

于是太后便面临这样一个抉择,是让儿子出宫安然度过余下的时光,还是逼着他继续当这个皇帝。

于私,太后自然希望儿子能快快活活的。可如果福临退位,他膝下的这些皇子尚年幼,岂不是又要孤儿寡母挺着压力把持朝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