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投资体系建立 > 第6章 货币政策看经济走向上(第1页)

第6章 货币政策看经济走向上(第1页)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经济有盛有衰,有可能过热,也有可能低迷,这就是市场失灵。

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动用不同的经济手段来调节经济周期,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念,底层逻辑就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熨平周期,用看的见的手把市场拉回正轨,而其中一个手段就是货币工具。

国家行使不同的货币工具,必然会对市场造成长期或短期的冲击,因此认识国家货币工具,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我国行使货币工具的单位是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俗称的央妈。顺便说一句,有妈就有爸,我国的国家财政厅就是财爸。

“央妈”负责中国的货币,而“财爸”是负责政府的钱。

央行网站上就专门对我国的主要货币工具进行了解释,其中有【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抵押补充贷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公开市场业务

一般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操作,向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债券的一个过程。

如果经济需要降温,那么央行就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市场上参与的银行就会购买债券,相当于商业银行把手里的现钱给到了央行换来债券,以赚取债券的利息。

当银行持有债券时,就没有那么多的信贷资金去投放了,市场上流动性就会出现减少,这个过程就叫做正回购,是央行收紧资金的一个过程。

央行现经济比较冷了,就在公开市场买进债券,相当于银行手上的债券变成了现金,以鼓励商业银行去放贷,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经济,这个过程就叫做逆回购,也就是央行放水的一个过程,目的就是刺激经济。正回购和逆回购的期限一般是7、14、21和28天。

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央行和银行之间买卖债券的一个业务,它是现金和债券互换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就是指正回购和逆回购。

所以,我们如果在新闻上看到正回购,就可以认为国家在收紧货币,如果看到逆回购,就可以认为国家在放水。

二、中央银行贷款

中央银行贷款有两种,一个是再贷款,一个叫做再贴现。

金融机构对社会的贷款叫做贷款,而再贷款是因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所以称之为再。央行通过调整再贷款总量及利率来调节整个基础货币,以实现货币信贷总量的调控目标。

(一)再贷款

再贷款是一种直接调控手段,在1985到1994年的十年间,再贷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占据基础货币总量过百分之七十,因此再贷款是当时央行放水的最主要渠道。

随着国家金融业的成熟,国家现间接调控比起直接调控手段更加温和,负作用更小,所以这些年货币政策调控方向,由直接调控开始慢慢转向间接调控,央行不再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直接的控制。

改为通过对信贷量、货币量、利率等进行间接的控制,因此再贷款占据基础货币的比重也会逐渐下降。

(二)再贴现

贴现指的是拿没有到期的票据,到银行兑现或做支付手段,并由银行扣除从交付日至期满时这段时间内的利息,相当于拿未来的钱。

一般来说,人家拿到的是未来兑现的票据,给你的是现金,所以往往要有一定的折扣,这个折扣就是贴现率。

比如说现在你手里有一张1oo元的商业票据还没有到期,但是你现在急需用钱,想变现,这个时候你可以去商业银行去以95块钱的价格把它卖掉,这个过程就叫做贴现。

951oo=95%,拿到手的就是95%,贴现率就是5%。

如果商业银行现在刚好也需要现金,他就会拿着这张票据,到中央银行去把它卖掉,这个过程就叫做再贴现。央行通过控制贴现率,来实现对商业银行信贷总量的控制,一般央行的贴现率提高,就说明央行想收回一部分的基础货币。

一般来说,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或听到央行的贴现和再贴现利率是否提高,就能知道央行对于货币收放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是,再贴现使用的相对最少。

再贴现是因为缺少流动资金,银行主动向央行提出申请,主动将所持有的票据抵押给央行。

所以这个利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带有一种惩罚的性质,除非迫不得已,很少有银行主动会找中央银行去做这个业务。

所以再贴现有时候释放了一种这个银行经营不善的一种信号。

三、利率政策

利率是近一年大家在新闻上听到了一个比较高频的词汇,因为利率政策确实一个非常好用的控制市场资金多少的工具。

央行采取的利率工具主要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调节上述所说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利率;第二类就是调节基准利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