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南北杂货铺报纸糊墙 > 365 献粮种(第1页)

365 献粮种(第1页)

8网,精彩无弹窗免费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县城中各保长家院子里的红薯藤也是一天天越长越长。

绝大多数人家的红薯面都长得很不错,就少数几乎人家,大抵是因为浇多了水,头一回没种活,后来县衙那边又给他们补了一茬,再从那些种活了的人家那里去吸取一些经验,第二回这些红薯藤扦插下去,便都活了。

县衙后院也种了一片,把原来的一片荒草坡挖一挖,直接种那上头了。

要说县衙后院为何会有荒草坡,在这个年代那也正常,主要就是人少地多,各家各户的院子都圈得很大,县衙更大,衙门里头个个又都比较忙,也不爱种那许多菜蔬,有个一两块荒地也是寻常。

原来县衙里那些小孩和五对就专门喜欢在这个荒草坡撒欢,现在种上了红薯,这些家伙若是敢去祸祸,家长们手里拿个红柳条,凶神恶煞就要打。

罗用都是直接拿笤帚,红柳条太细,吓不着五对。

天气一日热过一日,城里头这些个昆仑人,现在大多也都很适应这常乐县里的生活了。

不知是黑人都自带语言天赋还是怎的,他们这些人学汉话快得很,特别是那些黑人小孩,一群小孩在街上奔跑打闹,若不去看他们那大脑门卷头黑皮肤,光听声音,那是听不怎么出来他们和当地小孩的差别。

这些昆仑人与常乐人走得也比较近,但是对于县中那些过往的商队,往往还是会抱有比较强的警戒心。

那些过往的商队见常乐县中生活这这么多昆仑奴,也觉颇新奇,打听之下得知乃是罗县令一名昆仑奴弟子带来的族人,便也不敢乱打主意。

在河西这些小县小城里,罗用也算是比较大手笔的了,这么小小一个常乐县,就养了这么一大群孔武有力的差役。

虽然说很多商队都是刀口上舔血过来的,但是对上这么多训练有素的差役,他们肯定也讨不着什么好,何况那罗县令又是出了名的棺材板儿性子,听闻他与那安西都护郭孝恪亦有几分交情。

商道上也有传言,说这些昆仑奴的领到长安城献粮种去了,还不知道那中原黄帝对这件事是个什么态度。

一个弄不好,那些大食人的买卖就要砸了,啧啧

阿普他们这时候也已经抵达了长安城,李世民对于这回这个新粮种的态度,显然比他们这些人先前预料的还要更加重视一些。

主要是他们这个新粮种来得太是时候,早前刚刚出了两起谋反案,皇帝斩了一个庶子,流放了一个嫡子,还有一个嫡子也被逐出长安,令他去了自己的封地。

就连与他交情颇深的侯君集都要反他,连他的弟弟汉王李元昌都要反他。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就算是这位千古帝王,都不禁要想一想,自己是否果真那般不得人心,是否连上天都不站在他这一边。

就算他自己不会这般想,一些看他不顺眼的人,必定也会这般想。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传来了番邦部族前来归顺,向天可汗献粮种的消息。

这是昆仑奴献的粮种吗不这就是天赐新粮啊

“上天怜我大唐怜我李氏一族啊”

皇帝陛下在与左右大臣分食了一个烤红薯之后,涕泪横流之下,说了这样一句话,左右大臣无不高呼万岁

阿普透过四娘的关系,很快就从白家人那里听闻了朝野之中对于这个新粮种的态度,很是惊喜。

然而,还有一些事情,是白家人不便对他透漏的。

皇帝除了在早朝之上说起此事,另外还曾经召集了一些得力的大臣,询问他们关于这昆仑奴献粮种之事,应该如何处理才最为合适稳妥。

这些大臣也都是有才干有见识的人,都说昆仑人即来归顺,又有这献粮种一事,我朝自当一视同仁,如此一来才能天下归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长安城少了昆仑奴,不过是另那些权贵纨绔少了一项攀比谈资,于国家于朝堂,并不会有什么损伤。

这些也都是老生常谈,之前在早朝之上便有人说,后面的对话才是重点。

两三年以前,唐俭曾给李世民写过一个分析西域形势的文书,当时便曾提到这大食国,言是他日必成大患。

如今这些昆仑人因何千里迢迢前来投唐,便是因为那大食国的势力扩张,蚕食了他们原本生活的土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