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重生之大宋明君 虹城战警 > 第177章 一赐乐业(第1页)

第177章 一赐乐业(第1页)

情报司严重缺少拜占庭和倭国的资料,这一点令汪若海感到很惭愧。

因此,赵构接见两国使团之后,汪若海安排了大量的人员全面监控两国使团的活动,生怕他们再出什么状况。

这么一弄,还真就现了些有意思的情况。

拜占庭使团中有几个人频繁出现在“一赐乐业”饶聚居地,竟然与他们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

作为大宋的情报头子,汪若海很敏锐地感觉到,这里头有点不对劲。

拜占庭人从万里之外的地方跑到大宋来,竟然与“一赐乐业”人同一种语言?

他查过资料,这些“一赐乐业”人是从太祖年间乘坐阿拉伯饶商船来到大宋,从泉州、扬州、广州等地,抵达了京城,并在这里安家。

这些人脑子灵活,擅长经商,喜欢置地和房产,渐渐地在京城的一条街上形成了自己的社区,生活颇为富足,宋人百姓们都笑称这条街为“一赐乐业”街。

真宗在位时,鉴于朝廷及民间有不少人对“一赐乐业”的存在表示疑虑,真宗还专门下诏,让这些“一赐乐业”人“归我仲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也就是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并保留自己的习俗。

而且,还赐予他们“赵李金张,高艾石章”八大姓氏。

要知道,赵可是国姓,真宗能赐赵姓于一赐乐业人,足见对这些饶优待之心。

一百多年来,倒是真有几个“一赐乐业”人通过了科举考试,做过官,虽然官不大,但毕竟是官。

今朝也有一个,这就很好。

有个叫金和顺的,就是“一赐乐业”人,目前,是开封府的一个从六品的官儿,左厅推官,和右厅推官一起轮流审案。

汪若海让人把金和顺叫了来,见此人与名字一样,是个眉目和顺的人,便很和蔼地让他介绍下自己及家族的情况。

金和顺是正宗的一赐乐业人,祖上正是从泉州来的第一批一赐乐业人,真宗赐的金姓。

家族倒还算不上,当时来到开封府的一赐乐业人总共有五百余人,分属七十三个氏族,他们家族仅有三户人家,赐姓金。

截止到目前,一赐乐业人仍然没到一千人,主要原因是他们想要保持血统纯净,不与他族通婚。

金和顺是徽宗年间的四甲进士,虽然也是进士,但排名靠后,升迁极是不易。

金人南下时,好多大官员逃往相对安全的南方去了。大部分人都没回来,少部分人回来了,但官职没了,官家容不下这种人。

一赐乐业人没有逃,不是因为不怕死,而是担心乱世之中,外来人更加容易受到各种伤害,反倒不如老老实实地在京城苟着,毕竟有大几百人可以抱团呢。

金人吃了败仗,溃退而走,开封府恢复了秩序,但官府严重缺人,无权无势的金和顺才得以升到左厅推官。

他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和职位,每日里上衙最早,散衙最晚,不敢有半分倦怠。

这么多一赐乐业人,只有自己娶了汉人作妻子,被其它一赐乐业人所不容,更得不到社团的贴补,日子过得真心不容易。

“你们一赐乐业人社团还有贴补?”汪若海诧异地问道。

在他看来,这种措施是那些传承上千年的大家族才有的,也只有大家族才能在世代变迁中积攒下大的财富,用以支撑族学、祠堂等各项开支。

金和顺肯定的点点头,回道:“有的,我们一赐乐业人大部分头脑精明,擅长做生意。不管哪一支,为了生存,都会想方设法挣下大产业,尤其是几百饶社团,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可不是个数目。”……

金和顺肯定的点点头,回道:“有的,我们一赐乐业人大部分头脑精明,擅长做生意。不管哪一支,为了生存,都会想方设法挣下大产业,尤其是几百饶社团,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可不是个数目。”

到这里,他想起结婚前,自己也是享受社团补贴的,所以在学习汉人文化时才没有后顾之忧。

没想到,娶了汉人女子之后,社团便立刻断了自己家里的补贴,因而从金人南下这两年,日子过得极为艰辛。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他这个从六品的推官,养活一家老少已经很轻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