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穿成苏轼的冤种弟弟阿洙的 > 第 41 章(第3页)

第 41 章(第3页)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若真叫众人知道程之元是靠作弊得来的案首之位,眉州官员都难以交差,定会拼命镇压此事,不会叫此事泄露出去。

所以他们就要反其道而行,要所有人都知道程之元是个神童。

几年之后,神童居然连乡试都没过,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在北极院所有学童的吹捧下,很快,眉州老百姓就知道程家又出了位神童。

这小神童从前在北极院念书时就天资出众,只是他向来不喜与人相争,所以有心藏拙,几乎将程之元夸成上天下地无所不知的文曲星下凡。

很快,程之元在眉州声名鹊起。

倒是从前极为出名的苏辙与苏轼两人隐匿于茫茫人海。

苏辙是巴不得如此,他看了眼怅然若失的苏轼,拍拍他的肩膀道:“六哥,你别伤心啦,待会儿L我给你买糖霜玉蜂儿L吃好不好?”

“叫我说,被人称为神童没什么好的,整日这个那个都上前来套近乎,连安心念书都没时间。”

“以后咱们兄弟两个就认认真真念书好了,到时候在乡试一鸣惊人岂不是更好?”

苏轼想到先前被人捧成神童的日子,只觉得并没有那么好,便无奈点点头道:“那你得再

给我加上一个肉夹馍才行。”

苏辙爽朗道:“没问题。”

兄弟两人说说笑笑,就去找苏洵了。

苏洵被苏辙开解后,上午料理纱縠行琐事,下午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做做文章,整个人再不像从前那样愁眉苦脸,整日都是面上含笑。

苏洵一见到两个儿L子进来,就放下书本道:“你们两个可想清楚了?”

自苏辙兄弟两人从天庆观回来后,就与他说了白马书院一事。

身为父亲,涉及两个孩子读书一事,他自然得小心又小心,还专程打听了这位郭太白夫子。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却是吓一跳。

原来这个郭太白性情怪异孤僻不说,更是嗜酒如命。

但这人也不是一点优点都没有的,他的的确确是才学出众,说句不好听的,白马书院若是没有他,只怕早就垮了。

为此,苏洵还专程去了天庆观请教了张易简道长一趟,张易简道长直说苏辙也好,还是苏轼也罢,这俩兄弟不光勤学好问,更是极有灵气,若送到青城书院去只怕会沦为寻常之辈,那郭太白虽看似不着调,但若对一件事上心,绝不会敷衍了事,就要看苏辙与苏轼两兄弟能不能入得了他的眼。

苏洵一听这话是更加为难,苏辙却说要与苏轼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更说他们已是大孩子,这件事该自己拿主意。

苏辙与苏轼对视一眼,就点点头,齐声道:“爹爹,我们想好了!”

说着,苏轼就道:“我与八郎要去白马书院。”

苏洵苦笑一声。

他就知道两个儿L子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可以吧,若你们两个不能拜郭太白郭夫子为师,再去青城书院也不迟……”

他这话音还没落下,苏辙就道:“爹爹,从前您就教过我们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既然我与六哥已决定去白马书院拜郭夫子为师,就打算一条路走到底,又何来放弃一说?”

当日苏洵垂头丧气回来后就与他们兄弟二人说过,这些年不少人慕名而去,妄图拜师于郭太白为师,郭太白却是一个都瞧不上,醉酒后的郭太白甚至大放厥词,若谁能他院子里一池塘的水写字写干,就收谁为徒。

在所有人看来,这是在刁难人。

且不说郭太白院里池塘引的是活水,他那院里的池塘足足占地两亩,光是雨水雪水都叫人毫无招架之力,更别说那两亩地的池塘,这不是为难人是什么?

苏洵虽欣赏苏辙的志气,但更多的却是担忧,低声道:“话虽如此不错,但知难而退未必是坏事。”

“我可是听说三年前程之才中了秀才,成了案首,想要拜师于郭太白名下,他都没收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