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言情小说网>百年粮食改革发展史是一部忠诚担当的历史正确吗 > 六十六王支书嘱送务工人(第1页)

六十六王支书嘱送务工人(第1页)

次日一早,兴伢子就来找细细,扯着嗓门在二踏子屋外喊。二踏子迷迷糊糊地开门,说:“昨日都喝多了,都还没有醒呢。”兴伢子就埋怨二踏子,怎么让喝成这样子的。二踏子说:“我在村委会,回来时就已喝成这样了。”兴伢子就进门来,看了二踏子铺在外屋地上的被褥,往三人睡的房间瞄了瞄,都还在沉睡。就对二踏子说:“你快去村委会吧,很多人在找我爹闹哩,都是你惹的事。”二踏子没有听明白,问:“我又惹什么事了?”兴伢子说:“你带人外出做工的事呀,你定下的名单被我爹改了几个,那些不能去的,找我爹兴师问罪呢。”

二踏心里好笑,你爹自己惹的事,倒怪起我来了。只是这件事再也不能拖了,得尽快了断,拖久了,那边老板要变了挂就糟了,就急急洗漱了去村委会。

说是村委会,也就是新盖的学校,留下了几间房来给村委会办公用。学生们都上课了,村委会支书办公室里几个小伙子围着王支书在吵闹。王支书远远见二踏子来了,就喊:“二踏子,你快来快来!”就将他改了名字的名单递到二踏面前,说:“这几个人哪能去呢,他们要去了,家里没有壮劳动力了,他们的田哪个种?”

二踏子瞄了一眼名单,名单一共是八十人,被王支书划了十多个,连忙解释说:“这都是些生活困难户,就是要带他们出去赚些钱,脱脱贫。他们家里的田,我也问过他们,都说家里有的是人干活,不耽误。”王支书说:“他们一走,家里都是些老人孩子,能干活么,哪能不耽误?你看看,这王明确,他老婆有病,还要他老娘照顾,他老娘都六七十岁的人了,他爹又一个痨病鬼,两个儿女还在上学,家里六亩多地,哪个去种?”被说到的王明确忙上前说:“都说好的,由我叔父一家帮种呢,又不会误了地。”二踏子说:“就是因为他家穷,他爹,他老婆有病要钱治,我才想让他出去,他就是在家种这几块地,又能赚多少钱?你划掉的这些人,都是这类人,总是想只要不误种地,让他们赚些钱改变家庭困难。”

王支书想了想,说:“二踏子,你有这想法,我这个当支书的,当然也会考虑。但是你要晓得,这今年是分田包干的头一年,也是全省的试点单位,要是这田一分,就都出去找事做赚钱去了,误了一年的收成,这分田包干不成功,上面不会放过我这个支书的,所以说,在我眼里,种好地才是今年的头等大事。”

二踏子头都大了,说:“我看这样行不行,我叫这些人把帮他们种地的人家都叫过来,让他们向你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不误种地,这总行了吧。”

王支书也明白,在这节骨眼上,就是二踏子会让步,这些去的人就是留下人也留不下心的,就说:“既然是这样,也行,写了保证书,不要误了种地,要是误了,不光是找他本人算账,连你二踏子也脱不了干系。”二踏子连连点头,说:“支书放心好了,要是误了地里的收成,损失多少,我赔多少。”王支书不高兴了,说:“二踏子,你搞不懂我的意思吗,你记住了,不是什么事都能用钱就能摆平的,我要的是收成,要是你误了队里的收成,我只拿你是问。”

二踏子在村委会忙了一天,名单的事总算定了下来。二踏子回到家,巧云就说了想把跳跳托给细细照管的事。二踏子一听巧云提到细细,心率就上升,心跳就加快,忙问:“怎么想到细细了?”巧云说:“是她自己提出来的来。”二踏子听到是细细自己提出来,更是浮想联翩,问:“你怎么想?”巧云说:“她自己主动要揽过去,我也不好拒绝,她家庭生活条件也好,那孩子同跳跳也玩得来,满妹子也喜欢他,我也放得心。只是怕你那哥嫂有想法呢,他们原也同我说过的,要将孩子放在他那里带。”二踏子说:“放他们那,肯定不行,嫂子是吝啬惯了的,那么大一家子,一上桌,一群伢子就如饿虎抢食,跳跳能吃到什么。”巧云说:“这事,你去同你哥嫂解释,总不要让见他们怪就是。”二踏子点了点头。

吃过晚饭,二踏子就去见哥嫂,说了把跳跳托细细照管的事。容桂果然不悦,绷着脸说:“好嘛,巧云现今不比从前了,儿子金贵哩,细细家好呀,有好吃的好穿的,哪能放在我家,跟侄子们过这穷日子。”二踏子说:“嫂,这哪跟哪呀,我是怕你带这么多孩子辛苦,照管不过来,细细也是自己提出来的,说跳跳学习成绩好,想顺便让跳跳带她家亮亮念书。”容桂哼了一声,说:“你这侄子们也要跳跳带着念书呀!你怎么不想到?细细是什么人,最是会踩红花的人,你没钱,巧云没有地位的时候,她会搭理你吗?屁股也不会朝向你,你看她现在,又是当媒人又是管孩子,多亲热呀!你是不晓得,今儿一大早,那兴伢子听说细细带满妹子在你家喝酒不归家,说出的话多难听。”二踏子问:“他说什么话,什么难听的话呀?”容桂要说,被踢踢打断了,说:“在胡说八道什么呀?他说什么难听的话了,不就埋怨几句嘛,你要是喝酒一夜不归,我也会有气哩。”就对二踏子说:“莫听你嫂子在这咬烂舌根,你将孩子交给哪个照管,那是你们的事,在细细家有什么不好,说到底,也是人家巧云的孩子,她平时心疼得是捧在手心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是比她的命还要紧百倍,要交给我,我还担心哪天有个什么照顾不到不如意的,招人怪恨。”容桂被踢踢一抢白,就急急将手中的纳鞋底的线绕到鞋底上,将针扎了,扔到桌上,说:“我就晓得,一说到细细那婆娘,你就尽帮她说话,她那屁股都是香的,可惜呀,你想去添一下都不可能。”踢踢对二踏子说:“你看你看,一说说就这话,一些道理都不讲。”二踏子哭笑不得,只得告辞。

外出做工的日子不能再拖,免得夜长梦多,二踏子要求第二天一早就出。于是这八十人的家里老少折腾了一夜,次日一大早,6续就是一家子大大小小背着被褥,扛着大包小包的聚集在二踏子门前。王支书同赵干部及大队干部等也亲自前来送行。二踏子让八十名青壮年站在王支书面前,听支书讲话。

王支书说:“这外出做工,解放前也有过,也就是个挑夫,靠肩挑腿脚的功夫,也行过数百里外,到宝庆两广一带,全凭一身气力,也只能糊个口。解放后,学大寨时也外出做工过,也只是到邻乡外村开个梯田修个水利,也不算不上什么。而今,你们要去的,可是第一批坐着火车到外赚大钱的人,也算得是我们村的第一批被大城里招收的工人,我们都感到很光荣,所以说,我们代表村党支部前来送行。我只说三句话,第一,不要去了城里忘了家。你们都是一次进城,到了城里,你就会感到那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会比农村好了不晓得多少个档次,但是无论城里的生活多么好,那毕竟不是我们的家,我们说到底还是一个农民,我们的根还在这里,我们的责任还是要种好这自家分到的田和地,所以呀,我们一定要做到进城做工和种好庄稼两不误。二踏子已向我保证了,也定了章程,农忙时候,一定回来种地,一定不误了庄稼活,不影响粮食收入,你们能不能保证做到?”

这伙子人有笑的,有说的,没有答话,王支书看了看二踏子,二踏子说:“刚才支书的话你们没听到呀,支书问能不能保证农忙时回家种地呢,你们说,能不能?”大伙就齐声答:“能!”

王支书接着说:“这第二,要注意形象,我们无论到哪里,都代表着峪口村的名誉,不管去哪里,要把我们村好的形象好的作风带去那里,要遵规守法,服从安排,绝对不能惹事生非,不要给峪口村丢脸。我丑话说在前头,你在村里违了规犯了法,我还能在上面保你,要是有人在外面犯了法,我这个书记是保不了你们的,我也没有这么大的面子去捞你回来。”

“这第三呢,你们赚了钱了,就不要在外面乱花,那城里我晓得,花钱的地方多,听说那广州深圳还有一些廊,那小姐长得一个个妖精似的,哪是理,是勾人魂嘛,给你按按摩摩一下头,就要收十多块钱。”众人就笑了,一个妇女说:“支书,你给妖精勾去按过了呀?”支书瞪着那妇女说:“我有那钱让她们按,还不如把这钱给你,捞个实惠哩。”众人更是浪笑。有妇女就喊:“怕是你给了钱,身子吃不消,闹个人财两空。”

支书也不答理,继续说:“我虽说没有去过那广州深圳,也听人说得多了,还有不少长途车司机,来往广州湖南,一路上赚的钱,全给开路边店的妹子搞去了,有人问,那路边开饭店的,让你吃个饭能花多少钱,怎么就剩不了钱了?司机说,你不晓得,那些妹子厉害,那先让你上边吃饱了,又贪你下边的,非让你下边吃饱了才让走。”众人又是窃笑。王支书说:“所以,我先给你们打个预防针,不要到头来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被城里的妹子七哄八骗就胡乱花光了,你家的爹娘老婆孩子一家子人等着你的钱吃饭哩。我就说这些,最后我还要强调的是要注意安全,这么多人平安去,也要这么多人平安回家,不要让家里人牵扯。”

王支书说完了,就要让赵干部说,赵干部说:“王支书都说了,我就不说了,让踏子说吧,”二踏子连连摆手,赵干部就说:“刚才支书说得很好,农村多余劳动力外去做工赚钱,这是农村改革开放的一项新事物,也是以后的展方向。在我们村,虽说这是第一次,但我了解过,去年以来至今,我省各地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一千多批十多万人次,仅今年春节后就出现了数十万人下南方的现象。我们村这样外出做工的,以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更多批。不管怎么样,我们会看到,我们农民在实行包干到户后,多余的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做工赚钱,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会过上更好的日子,更是在外面增长了才干,扩大了见识,解放了思想。因此,我对你们能够有机会外出做工是十分赞成的,也感谢踏子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我也在这里给大家一个祝福,就是工作平安,多赚钱回家。没有讨上媳妇的,能讨上好的媳妇,家里生活困难的,能过上好的日子。我说完了。”

二踏子待赵干部说完,就连声叫好,带领大家哗哗地鼓掌。掌声下来,赵干部对二踏子说,你说说两句吧。二踏子就说:“我没有说的,那就走吧。”

大家就扛了起李,一阵铁桶磁盆磁碗叮叮当当碰响,一旁就有人抹泪,娘喊:“崽呀,担心身体呀!”又对二踏子喊:“这伢子从来没有出过门,你要多关照呀!”堂客喊:“到了就写封信来家呀!不要在外头惹事呀!”儿子女儿就喊爹哭爷的,一时间,整个场面就悲泣起来,王支书就有些不耐烦,冲大家喊:“闹个嘛子嘛,是去赚钱财来,又不是去打仗送命,都回去吧。”众人哪里肯走,一群老少妇女就跟着送行,一直送到村口。村口停了三台大卡车,是赵干部托人好不容易从县里弄来的。八十人连同行李将三台汽车挤得满满的,汽车开动了,直到消失在公路尽头,送行人的还在痴痴地张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