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武林英雄官网论坛 > 第51章 当今天子很任性(第2页)

第51章 当今天子很任性(第2页)

他并非是不懂爱情,把温柔端庄的皇后置于后宫而不理,实有他的苦衷。他努力寻找自己的爱情,所以在民间找到了刘妃,就把她宠上天。他最大的遗憾,是刘妃和几个知音并不能给他留下骨肉。

他即使不在宫中,也一样把朝中大事,通过自己的伙伴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他懂得抓大放小,许多事务很放心地交给手下和地方去办,让他们有重要事情告知一声就行。只是这些人,没有很好地报答他的信任,让许多事情办得面目全非,让他承受世人非议。

少年天子眼光开阔,极想成就象太祖、成祖那样的伟业,但他身边缺了懂他的人,面前的人,不是他不相信,而是不敢相信。因此,只能用身边的太监。

“非奉诏不得入内!”这是他留给大臣的挡箭牌。不过,他有办法知道外面生的一切事,因为有东厂和锦衣卫。

当亲信刘瑾想专权的时候,他一句话灭了他的九族。虽然是他的朋友,为他办事,但绝不能出格,一切都得按他的意思办。他可以容忍贪污腐败,就是不能容忍谋不轨。否则,刘瑾就是榜样。

谁又知道,少年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身后有着不能说出的对手:母后。

母后和已逝的皇父是一对情深意重的夫妻,皇父终生只有母后一人,从未再立妃嫔,所以,只有他一个子嗣。虽然听说母后后来又有个弟弟,未几就夭折了。从小他很听话,对母后也尊敬有加,事事依从。

就在他大婚后的一月后一天,他听到母后与皇后的对话,心理开始崩塌。

那天他上朝接见朝臣,交待了几件事就回宫了。少年心性,他挥手斥开跟随的太监随从,想给皇后一个惊喜,就悄悄进了寝宫,看见宫女在门口正要禀告,他用手指指了嘴唇,宫女没敢动,看他轻手轻脚进了宫。或许是习武后身轻,并没有让皇后听到脚步,而耳聪的他却到皇后在里面给母后说话。他听了片刻后脸色变得阴沉,默默退出宫去。他交代宫女,让她说自己没有来过,否则灭她九族。

自此后,他开始留意,找亲信收集信息,最终证实了一个情况:他并非当今皇后亲生,而是父皇宠幸的一个宫女。被谋算得天衣无缝的皇后抱养后,他的生母却被人带出宫外处死。父皇这些年之所以宠信皇后一人,就是因为她太过妒忌,许多被皇父宠幸的人,都被杀了。而仁慈的仁慈,不愿让无辜的人再受害,就没有立妃嫔诸女。不过,听说一个董姓女子,生了个女儿被东阳王置换,倘存人间。

正因为少年天子现,皇宫的许多人,都是母后亲信。而皇后,也是母后安插在身边的人。因此就有了他以后的许多荒诞之举。

也正是这样,他才逐渐的把朝中的权力紧紧地抓在手中。特别是手握军权后,母后忌惮他的势大,不敢轻举妄动。而他之所以不回宫中,实则是担心被人暗害。

少年天子的一系列作为,导致现在大明朝危机重重。

大明朝谨遵太祖遗训,不设宰相一职,外廷的执行权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手。在六部与少年天子之间,隔着一个内阁。内阁的成员大多兼任着六部的尚书,是与天子见面最多的人。不过,天子常年在外,内阁的成员见不着皇上,早失去了为大明建功立业的兴趣。或清谈混个虚名,或拉帮结成立自己的团队等,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很贪财,从外来的、属下的、国家的钱中想办法据为己有。

只有内阁中名列第二的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的吴安庆倒稍有作为,他还办些于国于民的好事,因此特别耀眼瞩目。

而相比外廷,在内宫设立的二十四衙门,却权力极大,与外廷形成分庭抗礼之势。这些衙门中以司礼监地位最重,其掌印、秉笔太监往往兼着东厂的厂督,有些还提督京军,有着代天子号施令的优先权。

刘瑾死后,司礼监掌印在钱宁手中,秉笔被魏彬握着,内官监太监是关之阳、御马监太监是张永、御用监太监是马永成,高凤提督东厂,罗祥提督京师神机营,丘聚则代理着五千营。这八位太监均位高权重,其所属被派往全国各地,或监军或监税或监管政务,是正德天子分设在各地的耳目。

大明在外的王爷,依照太祖及太宗制,宽经济严政治,许多在建国初赐予的护卫大多以各种名义被明政府裁撤。他们非奉诏不能走动,不能结交当地官府,大都成了朱家繁衍后代的机器。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在王府内也设有内宦,掌管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但也有一人例外,这个人就是安王,天子的叔叔,他不但被天子留在京城,而且还信任有加。也许是安王孤身一人,又胸无大志,才会让侄子放心吧。

正德天子放权宦官,让有些有实力的藩王便不甘寂寞蠢蠢欲动,借机生事。先是正德五年宁夏安化王反叛,被朝臣杨一清迅平定。加上天子军中威望,让其他王爷如洪都宁王、山西东阳王等再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们觊觎大权的心却始终没有放弃。

在这样的朝局下,京城及全国各地最活跃的莫过于锦衣卫和东厂特务。

明朝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共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领称为统领,由天子亲信武将张南起担任,其职能有两个,一个是直驾侍卫,一个是巡查缉捕。

负责执掌侍卫、展列仪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锦衣卫,与先朝禁卫军没什么两样,只负责在殿中侍立,传递皇帝的命令,兼做保卫工作。

至于负责巡查缉捕的锦衣卫有别于其它,使其成为皇帝的私人部队。

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其属下称为缇骑或校尉,多从民间选拔有武功的人担任,但现在许多朝臣内宦的亲属子弟因恩挂名其中。

大明朝对皇权的维护,使得锦衣卫的职能无限度的扩大,缇骑四出,上至藩王尚书,下至平民百姓,都处于他们的监视之下,对他们的命令只要稍有拂逆,就会家破人亡,大明上下笼罩在一片恐怖气氛中。

北镇抚司大牢中更是关满了各种各样无辜的人们,死于锦衣卫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计其数。无节制的滥捕极大地影响了皇帝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使百官、民众、军队与皇帝离心离德。

锦衣卫另一项着名的职能就是“执掌廷杖”。一旦哪位倒霉官员触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押至行刑地点午门。在那里,司礼监掌印太监和锦衣卫统领一左一右严阵以待。受刑者裹在一个大布里,随着一声“打”字,棍棒如雨点般落在他的大腿和屁股上。行刑者为锦衣卫校尉,都受过严格训练,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统领的暗示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这两人两脚象八字形张开,表示可留杖下人一条活命;反之,如果脚尖向内靠拢,则杖下人就只有死路一条。杖完之后,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命。

如果说锦衣卫横行霸道,那么东厂特务的行为更令人指。

东厂的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或厂主、厂督,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东厂中设千户、百户,还有掌班、领班、司房若干,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也称档头,番役就是我们俗称的探子。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权利很大,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东厂获得的情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