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炫舞摸鱼工牌 > 第59章 史上第一大盗汤若望(第2页)

第59章 史上第一大盗汤若望(第2页)

由于阿拉伯世界的阻拦和地理的限制,中国古代很难抵达泰西,郑和下西洋后,海外拓展停滞,中国的商队基本限于南洋,没有海外拓展是古代中国顶层权贵们的一大失策,他们只喜欢自己能控制的拓展,缺乏放权意识。

自己作为当前大名朝最顶级且最核心的军械打造宗师,一个工部尚书加军工厂一把手,随便就同意让一个泰西人来拜访,心得多大!

最奇葩的是,拜访就拜访,他自己不跟着来,也没派人跟着来,一天到晚忙着他所谓的国家大事,真正的国家大事他却不介入!大名朝的悲哀!

“大人,不知来军工厂所为何事?”王吒面无表情应付。

汤若望在大名混得还凑合,他参与前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徐光启编撰卷帙浩繁的《崇真历书》,后又帮皇帝造火炮,着有《火攻挈要》一书,所以在大名朝有官职,钦天监博士。

博士这个称呼在古代其实一个小官职,岁月变迁,反而凌驾于学士之上,成为中华世俗世界最顶级知识分子头衔!历史的展有时候挺奇异!

钦天监老大是监正,然后底下是监副、主薄、灵台郎、博士等一众官员,博士在钦天监中担任学术和理论研究的工作。

真实历史上的汤若望在明末其实并不得志,他的所谓才能在明末其实算不了什么,明末西方的知识并未领先中国多少,他的高光时期是在清朝顺治年间。

徐光启主持编撰的《崇祯历书》,厚颜无耻的汤若望借助中国朝代更替的时期,将其压缩成《西洋新法历书》献给顺治,注意直接改名叫西洋新法,这踏马的多么会钻空子!惊天骇地的操作!

他为啥要这样操作,当然是为了传教,要传教,就必须得树立教会的权威与领先。

如果他有足够领先的天文历法知识,徐光启会不给他在钦天监谋一个监正或者监副的职位么?

徐光启他们只是借鉴更多的新知识而已,徐光启这些老派的儒家高士,对学术很严谨,有借鉴会注明,不像西方这些小偷,偷过来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还有,汤若望造火炮,十七世纪西方的铸炮能领先啥,东西方互有所长罢了,他要是真能炼钢,有徐光启撑腰,恐怕能当工部主事,乃至员外郎啥的。

特别提醒:液态钢技术,西方是在十八世纪才出现,十九世纪中晚期才成熟,汤若望会个毛线的炼钢,不会炼钢的他能造出什么领先时代的火炮???

钦天监博士为九品官,跟军器局大使一样,甭管多小的官,也是官,而且是京官。

所以,匠户出身的铁敢是草民,见着穿官服的汤若望,得恭恭敬敬。

“铁小友不用拘谨,你是工匠奇才,在我们的国家,你会拥有崇高的地位。”汤若望微笑回应,试图化解尴尬。

王吒一听更郁闷,汤若望啥意思,故意刺激他。

大名皇帝确实是有病,病入膏肓!要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不给官职权力,不给高薪,五十两银子打,甚至当铁敢是嘉定伯的奴仆。

“大人,承蒙看重,小人感激不尽,您今日过来,有什么事,不妨直说。”王吒懒得客套,直奔主题。

汤若望惊讶铁敢的直白,他来是为了打探情报,去年出了一个天师,传闻的火炮火枪很犀利,他清楚要比泰西的威力强大,本来想跟天师套近乎,可天师早逝,只得作罢。

近期大名又蹦出一个工匠宗师,造的火枪跟天师一模一样,让他好奇心猛涨,他认知的燧枪是簧轮式燧枪,当他花重金从一个山西富商购得燧手枪后,方知大名火器制造一点不比泰西逊色,甚至过泰西。

他现在危机感很强烈,必须尽快打探出制造之法,传回泰西,必然是大功一件。

偷盗是分段位的,比如韩国某位古人,抄袭中国医书,几本书一整合,出一本新书,自己没有半分新的现,然后还能申遗。这种偷窃是初级段位,很低端。

日本的偷盗技术强得多,在绘画、建筑等方面,他们会有自己的创意,这是中级段位。

西方的偷盗,确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视野开阔,全球收集学习新技术,然后能归纳总结,再创新,名副其实的高级段位偷盗,偷没有问题,好学嘛!可偷了之后,却不注明出处,全部改成自己的成果。

“铁小友,听闻你能制造燧枪,还要铸造火炮,不知师承何人?本官略通火器制造一二,所知所学,愿与铁小友研讨,共同完善大名火器制造之法。”

汤若望保持和蔼微笑,并拿出自己所着书籍《火攻挈要》。

“这是本官所着书籍,还请笑纳。”

“大人,小人所学全是自己琢磨的,没有师承。至于共同完善火器制造之法,大人可向大司空申请,大司空允许后,大人可组织研讨之事。”

王吒没有收下《火攻挈要》,也没有翻看的举动,对他来说,这是一本垃圾。

汤若望再难保持和蔼绅士态度,面露不悦,所谓“共同完善大名火器制造之法”是高雅借口,就是交流的意思,互通有无,结果你铁敢看都不看一眼《火攻挈要》,友好么?狂妄之徒!

王吒看他满脸阴云,觉得好笑,军工技术能随便交流么?王吒是现代人,不是名朝那些大儒,大儒崇尚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一生的追求与荣耀。

怎么说呢?儒家在道德上领先全球几个世纪,步子迈得太大,扯着蛋了!

大儒喜欢着书,包括宋应星也有这毛病,着书没问题,是好事,可不是所有技术都要开放,书籍要分级。不能公开,只适合小范围传看的,要有防范意识。

军工技术能随便着书传播么?纵使后世有强大的专利法,军工技术也不可能广为传播。

比如宋应星《天工开物》的某些章节,以及宋朝的《武经纪要》,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这些涉及大量军事细节的书能随便刊印,人人可看么?

“大人,组织研讨之事就麻烦大人跟大司空细说了,小人觉得大司空会同意的。”

王吒下逐客令,他现在真没时间,他要造火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