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晋江 > 第16章 地理(第2页)

第16章 地理(第2页)

莫名其妙收到老爹冷哼眼刀子的几个儿子:啊?

康熙是个学过很多东西的学霸,而且学的知识算是历朝历代最多最顶尖的了,就算现在年纪大了,别人看不懂,很多题他也一看就懂。提起毛笔跟着验算,看着自己和主播不同的答案,他肯定主播写错了。

熬过了漫长的选择题,终于看到不用选择的综合题,天幕下不少人都纷纷松了口气。有人好奇地往天上的时间点看去,现就算加上吃饭的时间,主播也就写了4o分钟。

等到主播试卷翻面,他们才知道噩梦真正开始。

[读图“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o分)

1。在图9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9表示的日期是——,该日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地,白昼最长的是——地。

3。图1o中正确表示图9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4。)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该日后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太阳

直射点向——(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就算念过书的,一点天文概念不懂的人也完全看不懂这道题,不明白这怎么就能确定日期了,还有那个太阳高度,指的是太阳落山了吗?

除了张衡之类的太史令观星人员和星象爱好者,在为自己猜测中了地球就是自己脚下大地而开心,对天体这些东西有了新的理解,而能看懂一点这道题的其他人,这时候才终于确定,这个圆球就是他们生活的大地。

“这怎么可能!大地又大又平,怎么可能是圆的!”不能接受的人很多。

“如果我们生活在足够大的圆球上,倒不是很奇怪,只是为什么人会牢牢地站在地上,而不会掉下去呢?”接受了这个概念,开始思考其他问题的人也有不少。

明清的文人最多,最不能接受的人也多,但是上面连北京都出现了,地是圆的这一概念似乎也不可阻挡起来。

看着主播在光和地球接触的垂直面画了条线,右边涂黑,张衡为自己正确猜测而开心。看着微微倾斜的地球,他明白哪里有极昼和极夜了。

这题结束,下一题是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小小也算是感谢自己还是先复习了一遍课本,艰难地做掉了。

外人看了完全不懂,但是钦天监之类的官员们本身就会观星和算数,也要会看天象,见到这张图真是如获至宝,拼命地记下来。

不过主播,亚欧大6是什么,地中海气候是什么气候,气压除了个风向我们知道,其他名词都听不懂啊!

这道题都是专业名词,唯有最后一句,‘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让他们猛然回过神来,惊觉这不是虚无缥缈天书,而是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朱元璋也提笔开始抄试卷,眼睛盯着主播的笔尖,下令让能看得懂的官员们都好好跟着学,等下问题就问长江黄河问什么总是洪水。

后面还有几个材料题,又问吉安千烟洲柑橘经济的,还有北京南部地区展计划的。

种惯了稻谷的千烟洲本地人很是惊讶,他们对上面说自己这里土地贫瘠、多山多丘陵的特点很是认同。

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开采他们能看懂,但是没有办法,谁家里不要吃饭呢?

不少当地人已经抹起了眼泪,有人悄悄说道:“不然,我们也学着去弄点那个柑橘来种?万一我们这里也成了那什么‘柑橘生产基地’呢?”

年老的长者骂道:“种橘子能吃吗?种稻子好歹有粮食,橘子种不种的好另说,种出来你要卖给谁?”

边上人拦住他道:“大伯爷,别气,小竹子也是为了我们好。种肯定还是种粮,但是看这个意思,我们这里应该也是能种橘子的,也可以试着种种看,不行就当给自己种了……”

北京。

三个明朝和一个清朝的人都看着上面的京城地图瞪大眼睛。

本以为他们京城够大了,怎么着上面的京城还大了两倍不止?崇文区、宣武区,这是那些城门的地方往外扩建了吗?

‘京津冀地区合作的门户通道’,‘都经济社会科学展’,这几个字看的不同时空的君王和官员们疑惑不解。

京城不就是最繁华的地方吗?还需要展什么经济?

原本还觉得神女这张卷子内容太过神奇的那些一下子安静下来。这哪里是天书啊,分明还是‘地书’。

嬴政问扶苏:“关外一个小县,地贫人少,你当如何?”

扶苏:……压力突然给到了我是吗?

刘彻也看明白了,前面的那些神奇星星只是算分的,真正的考试大头是后面要写的。这分明就是给朝廷培养人才的知识!

正想对科举做点的改变的武则天把这些记在心底,再思量如果加上务实治理的问题,寒门和世家到底那方会考的更好些。

明清的文人们也反应过来,就说这个试卷怎么怎么熟悉,这分明就是另一种科举卷子!

不是,为什么科举你们不考经义,考这种闲杂学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