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晋江 > 第73章 杂交玉米之父 上(第2页)

第73章 杂交玉米之父 上(第2页)

之前看星空介绍天文望远镜的时候,大家都记得那口在深山里巨大的“锅”,那些望远镜价格他们也大概看到过,是看一眼都觉得神乎其技的东西。

唐寅的一幅画,居然能后世至少建三个那个天眼?

我们历朝历代也是喜欢追求风雅,但是也不至于买个字画要花几万万啊,就算是几千万也是天价了好吗!

是你们后世钱太多,还是他唐寅真的以后这么有名啊?

嘉靖朝和康熙朝,有唐寅字画的纷纷决定把自家有的消息捂好,一定要好好收藏,传到后世留给子孙。

而正德朝,大家已经开始准备拿上钱,这就去找唐寅润笔创作了。

一开始被主播说‘痛苦一生’,唐寅还没忧郁一会,就有听到了后面的夸赞,虽然狂傲,但也不觉得自己能和李太白、东坡先生这些大才相提的唐寅,看到主播搜出来的书画数字,他也陷入了怀疑。

一个曾经出名过,现在活的潦倒又痛苦,被后人也定义一生痛苦的才子,看到自己未来的作品居然这么受欢迎,世事无常的荒唐和讽刺感,叫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罢了,总归来说,后人眼里他不是潦倒一生,一事无成的人,这也不错。

到了九号,嘉靖年间的一个普通学生秦桑对着天幕行礼,问出了他看这些生物题里一直想问的问题。

“主播,为什么人看见酸梅分泌唾液,这个过程会有‘电-化学-电’的转化?”望梅生津而已,和电到底有什么关系?

【小小找了一张彩色的图出来,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神经元和它的结,以及兴奋的过程产生。

“所有神经传导,都必须通过称为离子的带电粒子穿过细胞膜的流动而产。

看见酸梅的时候,我们会兴奋,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所以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

(专业术语太多了,我是废物,不会简单提炼o(╥﹏╥)o)】

哪怕是专业的大夫们,听这个也听得云里雾里。

他们对视一眼,有人忽然问道:“所以这个神经元是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里,中枢神经系统又是由脑和脊髓构成,他们是怎么观察到那么更细小的神经元细胞的?”

咽了口口水,大夫们眼神迟疑,也许、应该、不至于,要开脑吧……

最后一位幸运观众董如意还记得自己和弟弟的约定,在全家人的期待下,她问天幕,主播的玉米和它们现在的玉米很不一样,他们是怎么培育成现在这样品种的。

【“我们现在吃的玉米,大都是我们国家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的研究成果。”

小小对于李老和玉米的研究成果知道的不多,也打算跟着一起看着视频学习了解一下。】

[“李登海,山东莱州人士,共和国同龄人也,矢志农学、研习育种,尤以种植玉米为长。

嗟夫,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座右铭,担国家粮食安全之重任,夫四十余载,钻研不辍,寒暑以继,利遍群生,泽被九州,业内尊为‘杂交玉米之父’,享南袁北李之誉。”

画卷展开,一道清正的男声朗声念着李先生的荣誉视频里的老人短花白,穿着普通的灰色衣服,笑着轻轻拈起一颗玉米粒,镜头在大片大片的玉米地上移动,颗颗穗粒饱满的黄色玉米挂在杆头,轻轻摇摆。]

没一会儿之前,主播给他们看的玉米模样历历在目,但是那些大片大片的玉米稻田还是给予了他们难以言喻的震撼。

和之前的牧草一样,一颗颗玉米被投入机器,转瞬间就从另一个口子,化为了剥好的玉米粒飞出。

“南袁北李,之前的袁先生应该就是南袁,能和他齐名,这位李先生的功绩,应该也是让他足以备受敬仰。”

十六岁的海瑞看着天幕上和蔼可亲的老人,目光敬佩地出感叹。

同时他也在想一个问题,粮食的确很重要,他们后世已经是不缺粮食,人人能吃得起饭、念得起书了,那‘国家粮食安全’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山东莱州湾的海边叫后邓的渔村里,一对李姓夫妇夫妇也有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