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晋江 > 舌尖观影三(第2页)

舌尖观影三(第2页)

但他们终究都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有些东西,不论过去多少岁月,都一脉相传的,情感的传递并不会递减。

吃了口蒸熟的糜子面团,刘邦感慨道:“自然的馈赠也要人去努力抓住时机,拍的真好啊!”

第一集名字叫自然的馈赠,从云南的菌子到江南的笋子,云南的火腿到湖北的莲藕,再是查尔干湖冬捕、广西高跷捕鱼、远洋海捕……

选取的食材契合主题,以食物来展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古老的民俗文化,用舌尖来品味、了解这个国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少他们这些这辈子都不一定出过多少远门的人,就跟着节目了解到了自己家乡以外的不少知识,跟着看到宽阔的大海,壮丽的雪山。

同样感触良多的萧何在意的却是另一个地方:“这里面,那些人的笑,真是印象深刻。”

他们知道后世国家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真正不一样的根本,就是对待这些芸芸众生的方式。

普通人喜欢这里面各种没见过的,不同自然、人文风景,也喜欢里面那些笑容真诚灿烂的后世普通人。

美食爱好者和厨子、商人们在里面各自找寻自己喜欢、需要的东西,皇帝官员们也在人文故事里,去看有没有能借鉴的地方。

而出身优渥,从未真正去过民间,胸有抱负的人,也在这里面看到了自己从未在意过的芸芸众生。

大家看的恋恋不舍,但是主播的午饭也吃完了,该结束了。

不过好消息是这个节目最近都是她的下饭剧,大家每天都能跟着看两集,这天晚上就来了第二集。

[镜头上出现的金黄的麦尖,沉甸甸的稻谷,层层弯曲的梯田。

紧接着是被翻筛的黄色粗面,冒着蒸汽的白色馍馍,焦香金黄的煎饼,拉的如丝线一般的长面……

“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大晚上的,都吃完了的大家狠狠咽了咽口水。

他们知道今天的主题是什么了,是对他们诱惑力不停+++的主食。

没宵禁,城市生活发达的朝代还好,大家饿了还能上街买点小吃,生产力又低,管的也重的地方,那才是只能空咽口水。

[挂着红灯笼,黄土砖墙的村子里,小孩点上鞭炮捂住耳朵,坐在门槛上听门槛外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院子里,老奶奶们坐在小板凳上,有计划的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情。

一头驴子慢悠悠拉着磨盘磨面,一双经年累月做活的手端起碗承舀,白色的细面洋洋洒洒落到大盆之中。

“山西丁村,中原最古老的村落,主妇们最会制作面食……”]

山西?

山西人李渊和李世民眼睛蹭的亮起。

但是主播,中原最古老的村落是什么,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啊?

明朝山西丁村一开始还不敢相信就是说的自己村子,后来看到临汾市襄汾县的丁村,可不就只有他们了吗!

丁村幸运观众发出弹幕:是我们丁村,东依山,南面岗,北有平原耕地,西有汾河而过,是“金襄陵、银太平”的膏腴之地。

虽然好像不太一样了,但是上面的宅子就是我们现在修的!

听了这个地理条件,山西人赶紧去找这个村子在哪儿,非山西但家里有条件的也去找具体的地图。

经过那么多年,那么多的战乱,人家连宅子都能保存下来。

不用说了,这可是个后世认证的风水宝地啊!

[旁白介绍丁村和磨盘的古老历史,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赶着黄牛拉磨盘,黄牛脸上还蒙着带绣着大眼睛的眼罩,让人忍俊不禁。

“山西是多山少川的内陆地区,蔬菜品种少,家庭主妇们没有条件在副食上进行调剂,只好在各种面食制作手法上,变换花样……”

手掌大的包子、花卷、金银卷;造型各异,鲜花小动物惟妙惟肖的花馍馍,为了即将到来的寿宴,村里人都一起出动,用上了最得意的手艺。]

山西人点头,我们山西确实是内陆地区,和主播家长江边上那不能比,没那么多水,也没那么多绿色。

不过也要分时候,至少我们现在,绿色还是比你们记录片子里稍微多点的。

已经有很长时间吃面历史的广大北方地区,上面那些各种面食和造型的花馍馍都让他们感到无比熟悉。

用的工具还是那些,食材也是那些,他们都能知道做出来的面食都是什么味道——美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