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水懒的脚印图片 > 第127章 徐姨(第1页)

第127章 徐姨(第1页)

邹聪无奈地看了我一眼,重新讲述起张叔的那段往事:在张德顺的师傅张宝财还在世的时候,朱全有还是张德顺的师兄的时候,当张德顺添置的新房正式封顶的时候,那本应是他们一家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张德顺距离逃脱安魂这一行的诅咒,正式开启正常农民生涯只差临门一脚。只可惜,一场同行引来的火灾把所有希望烧成了灰烬。而张德顺未过门的媳妇,正是姓徐,名巧玲。

“你的意思是说,这位徐阿姨其实就是张叔的老婆?”我吃惊地说道。

“这证据不够明显吗?先,她姓徐,又是异地搬迁过来的,和张叔感情还这么好,按照张叔半隐居的生活方式,他一辈子能遇到几个姓徐的?”邹聪一边分析,一边把我拉向厨房,在厨房的西侧,是放置杂物的地方,最靠近墙的位置放了三包稻谷,装着稻谷的尿素袋子上赫然写着“张德顺”三个字。

上了年纪的人都节省,尿素肥料用完了,袋子不舍得扔,都在水塘洗干净了,晒过之后拿来装稻谷。我打小生长在农村,这点是深有体会的。并且各个家里就连这种尿素袋子都很有限,为避免丢失,都会用毛笔在袋子上写上自家的名字,省得卖粮以后袋子收不回来。我们眼前这三袋稻子写着张叔的名字,那么显而易见是来自张叔那里。张叔既然能跋涉三十余里送这些稻子过来,那就坐实了他和这位徐姨的关系不一般。

说话间,张叔和徐姨已经到了门口,徐姨扶着门框,踮着脚步进门,笑着对我们说:“都是地里长的东西,将就着做几个菜,我们老人家吃习惯了,倒是无所谓,就是不知道合不合你们年轻人的胃口。”

“没事的,徐阿姨,我们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不挑食!倒是我们觉得不好意思,突然来访,打扰到您了!”邹聪很客气地回答道。

“你怎么知道我姓徐?”徐阿姨有些诧异。

我抢先回答道:“张叔之前跟我们讲起过你们的故事!”

徐阿姨略显沧桑的脸上闪过一丝红晕,轻声对着一旁的张叔埋怨道:“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把事情到处去说,害不害臊?”说罢,接过张叔手里的篮子,独自进厨房去了。

张叔莫名其妙挨了一顿训斥,神情比刚来时更加慌张,他把目光投向我,用带着些许愠色的语气问道:“我什么时候跟你俩娃娃说过这档子事?”

我笑着不回答,吐了吐舌头,把张叔搀进屋,在客厅的长凳上坐定。

“你小子看起来老实本分,嘴里怎么没有把门的?什么话不经脑子就往外蹦?我什么时候说过我跟你们徐阿姨的事了?你今天必须跟我说清楚!”张叔仍不依不饶地说道。

我宽慰他道:“张叔,您不要生气!先听我分析,如果觉得我分析得不对,您骂我打我都成!”

张叔听我这么说,没搭茬,掏出烟斗,点上烟,默默看着我。

邹聪也靠过来,坐到我边上,一脸好奇的神情,像是在说:“我看你小子到底能分析出来个啥!”

我心里清楚,如果不主动把问题抛出来,那么问题永远也得不到解决。如果我不主动把张叔已经把他和徐阿姨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件事当作既成的事实,那么很有可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会被张叔烂在肚子里,老一辈人都是比较传统的,特别是这种关系到自身情感纠葛的事情,提起来就越敏感,这也是我断定张叔不会主动说出来的原因,所以只能选择先入为主。

“张叔,您当时跟我们讲过您师父在世时候的事情,其中提到了您当时相亲的对象,姓徐,叫巧玲,我们今天恰好在墙上看见那张全家福,照片里那位当时还是中年的女性应该就是这位阿姨吧,按照我的推断,那场大火之后,这位徐阿姨举家迁到了这里,之后就一直生活到现在。”

听到我的分析,张叔神情里透露出一丝惊讶,他继续抽了两口烟,把烟灰敲落在地上,刚好徐阿姨炒好了第一个菜,端上桌,张叔就势起身,对我们说:“来,上桌吧,先吃饭!”

饭桌上,张叔神情凝重,对我们说:“现在的情形对你们两个娃娃来说,并不是那么乐观。不要以为远离了学校,远离了方传华那群人就万事大吉了。你们要保全自己的性命,仍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不要提什么报仇了。所以眼下跟你们聊这些陈年往事,并不合时宜。吃饭吧,吃完饭睡上一觉,这里有三间房,厨房西侧那间是你们的,都打扫过,干净得很!”

张叔这一开口,气氛突然就变得凝重了,我和邹聪面面相觑。确实,眼下我们刚刚从学校撤离,像一群战败的逃兵躲在了这里。却还有闲心去八卦别人的隐私,说起来确实可笑。

于是我不再说话了,大口大口把白花花的米饭扒进嘴里。

在厨房忙活的徐姨炖了个萝卜汤,摊了个鸡蛋饼,放在桌上,见我们都不说话,便明白了其中缘由,于是赶紧圆场:“你们张叔就是这个性子,太直了,不会好好说话。其实这些事情,我认为吧,光明正大的,没什么难以启齿的。他不说的话,我来讲给你们听吧!”

屋子里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简单吃完中饭,我们争先恐后收拾了碗筷,擦干净桌子,坐在一起听着徐姨娓娓道来。

故事的后续大抵是这样的:张德顺新家的那场大火,不仅烧光了张德顺转业的希望,就连他和徐巧玲的亲事也泡汤了。虽说徐巧玲和张德顺两人的亲事只是口头约定,就连订婚酒也没有真正喝完。但这个受邻国文化影响近千年之久、传统气息十分浓厚的乡村,这些程序尽管不齐全,但不妨碍村里人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夫妻。按照这个程序走下去,接下来就是入洞房,徐巧玲从此留在张家,正式成为张家的一份子。奈何这场大火中止了后面即将生的一切,徐巧玲的父亲徐光平坚决辞去了这门婚事,打算给自己的女儿重新物色一门亲事,但经不住村里人言可畏,闲话如刀。张家的大火烧完了,但是烧在村民心里的火从未熄灭,甚至一度蔓延到了徐光平一家人身上。别看这些街坊邻居平日里名不见经传,要论说起闲话来,个个是行家。一些曾经同徐光平关系亲密的,如今也倒戈相向,把他曾从事的捞尸行业具体细节扒了出来,并将此同张德顺安魂的职业联系到一起,冠上邪门歪道的名头,加上“因果报应说”的渲染,整个事件就添上了离奇恐怖的色彩。徐光平在出摊卖豆腐的路上,不止一次听到有人在身后议论,说他年轻时为了赚快钱,和鬼神打交道,又跟张宝财那些人联姻,结果搅得死去的人不得安宁,活着的人也饱受牵连。这种无形的谴责像一块巨石压在徐光平的身上,压弯了他转业后通过十几二十年兢兢业业方才挺直的脊梁。

一个星期后的晚上,正在熟睡中的徐光平一家被一阵刺耳的玻璃碎裂声惊醒,等到起床查看的时候,现几扇窗户的玻璃全部碎了,徐光平以为是遭了贼,提着棒槌,打开屋门,屋外一个人影也没有,但是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象却让他汗毛都倒竖起来!他的房子正大门旁边的两面墙,摆上了长短各异的挽联,墙面被人用黑狗血写满了恶毒的话语,大门正对面,躺着一条已经死去的看样子不到一年的黑狗,墙上的狗血应该是来自它的。黑狗边上摆了一个烧着的火盆,火盆里还有一些没烧完的纸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