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从一人之下开始攻略 > 第十章离生妙乐(第2页)

第十章离生妙乐(第2页)

“猴子是心猿,对心需谨慎啊。”

“观音菩萨则不同,对于孙悟空来说菩萨并没有太多距离感。在五行山下被关押了五百年后,猴子懂事了,是他求着观音指引一条明路。”

“正是这条菩萨指出的保东土大唐的三藏和尚去取西天灵山三藏真经的路,让孙悟空成就了正果。”

“而在取经路途中,观音菩萨更是为孙悟空提供了诸多帮助。就算展现神通也是以隐喻孙悟空拿不起菩萨手中的玉净瓶的方式。可谓以德相服。”

“当然还有一个更为主观的原因。就是像我约束心猿一样,西游记中赠予唐僧克制心猿的金箍和紧箍咒的直接人物正是观音菩萨。”

“所谓的紧箍咒,又被观音称为《定心真言》,经此这般才能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啊。那为什么爷爷说师叔你是菩提心,菩萨果?”张楚岚再次问出了疑惑,只不过这次的问题透过了故事的表象,问到了修行的实处。

不得不承认,张楚岚的天赋确实不凡,不仅是对炼炁方面的天赋。还有他对修行有着一种敏锐的灵觉。

姜知鱼之前修炼静功的时候,身上出的金光,除了金光咒的表象以外,还夹杂揉合着一种心性上的情绪。

这种情绪随着金光咒的生效,达到了外显的影响。

这种情绪是姜知鱼突破境界后,短暂之间没有留意,没有完全拿捏住的。

它是一种欣喜。

静功达到了离生妙乐后,随着功夫的加深,人会体验到静所带来的快感。

姜知鱼达到了离生妙乐时,有一种欣喜的气息游离到了外界。这种欣喜吸引到了张楚岚前来,接近姜知鱼。也因此让张怀义计划着开启了对他的这段静功教学。

面对张楚岚的疑问,这次没等姜知鱼开口,张怀义给出了答案。

“正如你师叔所说,如来佛祖的境界过高。佛是圆满的象征,所谓空色不异,色即是空。空也无,无也无。入于清静,清静也无,得真清静,空色一如。”

“若能以心得空,便是佛陀境界。如此也正合静功中的舍念清静,即连清静所带来的快感都已经抛弃。”

“先前教你的心肺阳炁的修行便是心猿去经历成为行者,最后的终点便是悟空。就像西游记中孙猴子变成孙行者,在取经路上保护唐三藏,一步一步到达灵山,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一样。”

“而心猿要想真正悟空,按西游记中,可是尚需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才能加升大职正果。”

“何况就算是心猿成了佛,也是受如来所封,位于如来之下。”

“如来即是佛,却又高于佛不知凡几。”

“或许等到真正修成连悟空之后的佛也忘却了的境界时,才能望见几分如来功果。”

“如果静功第四境的表现是佛,那么第三境便是菩萨了。是接近佛陀的存在。”

“你先前沾染了你师叔身上的金光后,内心感到欢喜愉快,便是受到了他心境的影响。”

“他突破到了离生妙乐,心中喜,便会有一种气场散而出,影响到周身生灵。”

“以心印心,人的健康很受情绪干扰。一个人若是心中多欢喜,就连先天一炁的流失都会不自觉的减缓,哪怕不是异人的普通人也会因此长寿。”

“在古时候这种人是备受世人追捧的,而静功达成此境的随着时代展,儒家逐渐隐藏,能入朝为官的更是难得,多是涉及佛道两家的高人。”

“人们通常称他们为活菩萨,大真人。”

“不得不承认,相较于道家。佛家对于心性方面的研习确实更符合大众主流和更适应时代变迁。”

“异人界有好事者便将步入离生妙乐境的人唤作菩萨。”

“菩提树是佛教圣树,释迦摩尼在树下证道。菩提树与佛相合。菩提心自然是佛心。你师叔虽然还不够佛陀的四境,可也是够的着的人了。对佛有了进誓心,所以说他是菩提心,菩萨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