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山野小闲农陈观旧梦一俗人 > 第四十五章 返家议事(第2页)

第四十五章 返家议事(第2页)

陈观知道,老爷子所说的三两多重不是现在的三两,而是16两秤的三两。

不同于现在国内所用的一斤合十两,1两等于5o克的计算方式。传统的1斤等于16两,故有成语“半斤八两”,1两等于31。25克,至今香港和澳门等地珠宝行还在沿用这种计算方式。

这棵参接近有1oo克重,所以老爷子估的三两多也是很准的了。

以前参行里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而且这个重量指的还是干重,像陈观手里这株参,净制阴干后干重能有4o克就不错了。

要知道野山参的重量不是随着年份的增长就一定增长的,之前提到过野山参受到损伤后会自我保护进入休眠,当野山参进入休眠期后没有枝叶也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为维持自身就会消耗之前积攒的养分,这时野山参就会产生负增长生减重。

有些拍卖会上出现的上百年的野山参干重才2o多克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能够长到七两(现在的218。75克)的野山参至少都需要百年以上甚至数百年。

像是1981年在长白山现的一株鲜重5o5克,净制阴干后285克,折合旧称9两1钱2分的野山参号称‘人参王’,经鉴定有这棵参王有16o年生长周期,堪称稀世珍宝,至今被珍藏在大会堂吉省厅中。

到了现在不说八两的‘宝’,能找到七两的参都算得上是是奇迹了……

“爷爷还真是好眼力,我之前用带的电子秤称了,鲜重有98克。”陈观向着老爷子竖了竖大拇指道。

老爷子颇为自得的摸摸胡子,笑而不语。

“那这人参怎么伱打算怎么处理?”一旁听了一阵的陈文清问道。

“刷干净阴干后留着吧,这种好东西可不好找,关键时候有大用。”陈观想了想说道。

“处理人参我会,完了我帮你把这东西处理了。不过留着就不必了,咱家里用不上,你不如拿出去卖了换钱。你现在要弄果园、修路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过段时间买果苗又是一大笔,这东西还是卖了吧。”陈文清听了陈观的想法后建议到。

“对啊,还是卖了换钱吧,放着也用不到,况且放在家要是被人知道了那麻烦事就来了!你都不知道今天中午……”陶翠萍也赞同的说道,之后还想说什么却被陈文清打断了“那些事之后再说,现在先说眼前的事。”

“卖了吧,咱家人身体都不错用不到这玩意,留在手里确实容易招惹麻烦”老爷子也说道。

既然家里人都觉得卖了换钱比较好,陈观也是同意道“行吧,那爸你就帮忙处理一下,我完了联系人找个买家”。

如果手里只有这一株野山参,陈观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同意卖了换钱的,这种东西现在想卖钱容易,想买就难了,有些病这东西是真可以救命的。

但陈观空间在手,完全不缺这种野山参,需要的时候找个借口进山一趟直接从空间里拿就好,所以他才会同意家里人的建议。

陈文清将人参重新用青苔卷起后收了起来,准备洗刷干净后阴干处理。

见人参的事说完,陶翠萍按奈不住了,就想把自己之前没说完的话全吐出来。

“儿子你都不知道,今天中午开全村大会,说是村里的补助款下来了,要把村里修路的事定下。你一下子捐了三十万给村里修路的事村委可没少替你宣传,估计到了明天十里八乡的都会知道陈家坝出了个财的,捐三十万眼睛都不眨!”

陶翠萍有些抱怨的说着,“你都不知道今天村里那些人有多热情,我和你爸被一群人团团包围,等过几天消息传开了,家里估计都不得安宁……你都不知道……”。

连着几个‘你都不知道’充分表达了陶翠萍想要诉苦的心情。

“这么久了才定下来啊,我都快把这事给忘了……上面给村里批了多少钱?”陈观一听头都大了,但还是好奇问到。

“批了5万块,再加上你捐的3o万,目前修路还有5万左右的缺口,希望每家都能出点钱,筹款把路给修起来。”

“说是希望每家1ooo块,如果愿意多出点也不介意,到时候有剩下的就过年买粮油给村里老人,明天开始村委里有人会在那边登记,全部款项都会公示。”说起这些事陶翠萍很是起劲。

“这样啊,既然风头都出了,那咱家再出2ooo块,这事以后就不管了。至于后边要是家里来人,咱好吃好喝的招待就行,如果有开口借钱的直接拒绝,问就是我钱都投在果园里了!”陈观思考一番后说道,对于出名后的这种事他也比较头疼。

“救急不救穷,要是哪个关系好的亲戚朋友真有事急需用钱,能帮还是要帮一帮的”陈文清闻言插了句。

“你们放心,要真有那种死皮赖脸跑到家里借钱的,你们处理不了还有我这个老头子在呢,老头子我直接拿拐棍抽他丫的!”老爷子在一旁也是举举手中的拐杖笑着说。

陈观闻言也乐了,以老爷子的年纪辈分,真要拿拐棍抽几个人,那被抽的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哪能让您出面,这种事我和翠萍就解决了,让您出面那还得了。再说,咱们认识的人里感觉也没有那样的……”陈文清说着将人参拿着向后院走去。

“那是因为之前都知道你没钱……”陶翠萍嘀咕道,却也没有继续说下去。

“好了,正事算是说完了”陈观靠着沙伸伸懒腰,“妈,还有吃的么,我下山一直赶路,晚饭还没吃呢!”。

“晚饭没吃?你这臭小子不早说!还有菜,我去给你扯点拉条子去”陶翠萍转身前往伙房中忙活去了。

一说起拉条子,许多人往往会想起疆省。

其实拉条子不仅流行于疆省,整个西北地区都可以都是拉条子的辐射圈,堪称拉条子经济带。

拉条子算得上是甘省大多数人家的日常主食之一,陈观也是从小吃到大。可以说西北孩子吃口拉条子,就有回到家的感觉。

不到十分钟,一碗炒白菜土豆片拌拉条子就好了,陈观呼呼的大口吃起面来。感受着充足的碳水进入腹中,仿佛一天的疲劳都消失不见,妈妈做的面香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