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多少云烟人间事 > 第5章 边庭传烽火 2(第1页)

第5章 边庭传烽火 2(第1页)

按郑国惯例,每年冬至之日郑帝都要在垂拱殿设宴,宴请朝中大臣,但这个规矩却在七年前突然停止了。到延佑四年,郑帝下旨命太子在东宫设宴,却只宴请四品以上大员。今年这道旨意又突然没有了,太子思来想去,便只在东宫自设小宴,只宴请太子内臣,却又延请了方、袁二位当朝宰相。

未正时牌刚过,太子便遣人请方、袁二人赴宴,二人不敢怠慢,急忙整束冠带,出了暖阁。有内侍上前为二人披上貂裘。

方旭对张铨等人道:“今日冬节,太子赐宴,我二人这便去东宫谒见。你等也收拾一下,各自回家过节去罢。虽说年底事多,却也不在这半日。我知诸位不辞劳苦,然诸位若不下值,这许多书办、干办也不得回家与家人团聚,今日便散了罢。只是劳累了当值之人。今日是谁当值?”

崔言应声站起道:“今日是职下当值。”

方旭拍拍崔言肩膀道:“默之辛苦,我已吩咐小厨房,今日炒了几个好菜,烫了一壶好酒,你好生消消乏,夜里只怕还要有事,务要令全城百姓好好过了冬节。”

崔言道:“是。崔言应为之事,相公但请放心。”

出了政事堂,向南走不足百步便是东宫的东便门了,极为近便。这东宫原为东极殿,自延佑元年册立太子之时,赏给太子居住读书之用。朝臣才俗称东宫。

那东极殿是一座七楹重檐歇山顶大殿,盘踞于两重汉白玉石阶之上,极是宏伟。往年有旨意之时,皆是在这大殿之中设宴,今年没有旨意,宴请之人又少,便将宴席设在了后殿。

方、袁二人刚转过东极殿,便见太子已率二三十官员在后殿门前迎候。方、袁忙趋前几步与太子见礼,又与诸官员见礼。忙乱一阵,众人方才随太子进入殿中。

正堂早已摆好四桌酒席,太子令众官员入席,又引着方、袁二人进了西侧小厅。

小厅内暖意融融,酒席也早已摆好,却没有分席。只摆了一张大八仙桌,七张花梨方椅,每张椅下各有一个燃的正旺的炭火盆。周围侍立着两名内侍,六名宫女。

太子道:“今日没有圣命,我等只是私下小聚,那便没有君臣分际。咱们一桌吃酒耍乐,诸位不要拘谨才是。”说着便要亲自安席。

忽门帘掀起,一人走进来,众人看时,却是赵具。赵具先上前与太子见礼道:“太子殿下恕罪,臣来晚了。”又与方、袁等诸人见礼,又道:“诸位莫怪,今日冬节,赵具不敢懈怠,绕着梁都各驻防大营走了一遭,这才来晚了。”

此时这小厅内已有七人,宫女为众人宽衣摘冠,太子又要安席,众人如何敢劳动他,便按太子先坐了上,方旭坐了左席,袁端坐了右席,赵具坐了左次席,右次席坐的是太子洗马程仪,打横相陪的二人,一人是太子詹事朱休,另一人是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方、袁二人只觉似曾见过,却想不起是谁。

直到众人都坐稳后,太子方指着那年轻人对方、袁道:“这位只怕二位相公不认得,他现任梁都推官,姓徐名恒字永业。”

那徐恒又起身见礼,方旭道:“原来是徐少保三公子,果然家学渊源,少年英才。”徐恒逊谢不已。

太子詹事朱休道:“方相公好眼力,这位徐世兄不承父荫,一心修文,十年寒窗,终登金榜,乃是延佑元年恩科进士,实在令人佩服至极。”

袁端道:“徐少保一生戎马,却不想教子也是有方。三位公子,两位修文,一位习武,皆有所成,当真不愧‘家学渊源’四字。徐世兄后来居上,出将入相,指日可待。”

徐恒道:“恒如何敢当诸公如此谬赞。恒自知愚钝,又无济世之才,只因年幼时体弱,方才弃武从文,潜心苦读多年,却无立言之能,只盼为任一方,守得一方清明,不被家父加一句‘不肖之子’考语,也就心满意足了。”

太子道:“永业太谦了。来来来,我等满饮此杯,贺我大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众人喝了此杯,又连饮两杯,太子道:“今日原本想与东宫属臣小聚,却又想二位相公忙了一年,哪得一时清闲,赵练材总领梁都防务,也是操劳了一年,何不趁冬节凑到一处散散乏。有唐突之处,想来圣上也不会见怪。至于永业,虽非东宫属臣,然今年徐少保致仕还乡,我甚是想念,只是山遥路远,日后见面不易,这才召永业入宫相见,便如见徐少保一般。”说罢自饮了一杯,众人忙都陪了一杯。

方旭道:“太子何必忧心,徐少保现居齐州府历城县,太子出巡虽不易,召少保回都相见也不是难事。”

袁端心中一动,召致仕官员回都,虽无定制,却是天子之权,若太子行此事有僭越之嫌,方旭如此说是何用意?

太子却未接话,拾箸指点着桌中一只铜锅道:“这道野鸡炖冬笋,难得的是这冬笋甚鲜,诸位尝尝。”说着挟了一块笋,吹了吹,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众人见那铜锅下燃着细炭,锅内汤色乳白,煞是诱人,便举箸的举箸,伸匙的伸匙,纷纷品尝起来,自然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太子对方旭道:“听闻卢象山昨日还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