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唐朝西北重镇 > 043 吃瓜(第1页)

043 吃瓜(第1页)

“却是为何?”

索勋面红耳赤的问了起来。

“后来幽州奚族人反叛大唐,张守珪部将的赵堪、白真陁罗等人,假借张守珪的名义,命令平卢军使乌知义率领骑兵截击,可惜的是乌知义先胜后败。”

“张守珪犯了大错后,不仅隐瞒了败绩,而且还虚报战功,谎称取得大捷。”

“事情泄露之后,张守珪又贿赂前来调查的牛仙童。”

“牛仙童受贿一案爆后,张守珪因以旧功而减罪,被贬括州刺史,第二年死于刺史任上。”

对于这个曾经镇守瓜州,又和自己同属张姓的大唐名将,张议潮是知道其生平过往的。

张议潮青年之时就立下大志愿,故而古时能臣名将的事迹也是他经常爱听的。

张议潮认为,张守珪虽然晚节不保,然而其对于瓜州百姓却是有恩的。

“若是只是如此,那张守珪也过是晚年一时糊涂。”

“然而更有一事,他愧对我大唐!”

突然间,张议潮原本还算淡然的脸上就变得咬牙切齿。

“为何?”

这一次不止是索勋,就连其他将领都是不由得生出了好奇心。

在这些义军将领看来,张守珪虽然有谎报战功,然而不过是为了自保。

究其原因,还是张守珪部将假川军令,逼得张守珪不得不和他们同流合污。

“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大唐国贼,就是他张守珪收入我唐军之中的!”

“并且张守珪还收了安禄山作义子!”

张议潮脸上的恨意很浓,恨不得把张守珪从坟墓里面拉出来鞭尸。

听了张议潮说到安禄山和史思明后,义军众将这才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要不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引兵作乱长达八年之久,要不是河北叛军引生灵涂炭,大唐也就不会由盛而衰,河西之地也不会沦陷于吐蕃人之手。

张守珪确实曾经拯救过瓜州百姓,然而他对于瓜州百姓的伤害更深,虽然这种伤害是间接的。

“张守珪将安禄山和史思明招降入我唐军,无异于引狼入室!”

众将听了张议潮之言,也是频频点头。

要不是背靠张守珪这个义父,安禄山也不会在唐军中崭露头角,也不会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更不会引十五万汉藩之兵葬送大唐荣耀。

当然很多义军将领觉得,对于安史之乱,其实更多的还是要怪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头上。

要不是李隆基老年昏庸,也不可能引爆大唐的内忧外患,让大唐万国来朝的荣耀从九天之上跌落下来。

要不是李隆基自以为是玩弄所谓的帝王之术,他也不会让安禄山同时身兼三镇节度使,麾下掌控大唐半数边军精锐。

要不是李隆基刻薄寡恩、薄情寡义,他也不会刻意打压太子,进而让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的王忠嗣暴毙而亡。

有王忠嗣在,安禄山也不敢跳脚。

要不是李隆基刚愎自用、不听逆耳忠言,他也不会斩杀高仙芝、封常清,强令哥舒翰出兵潼关。

要是李隆基信任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些大唐名将,要是君臣之间亲密无间,乃至于通力合作,说不得安史之乱就不会对大唐伤害如此之深。

大唐之盛,就是败在李隆基手上。

李隆基就该如同其祖辈李世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