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的爷爷朱元璋全文阅读 > 第94章 朱标的推测 允炆就是永乐帝(第2页)

第94章 朱标的推测 允炆就是永乐帝(第2页)

事实上,吕氏深知与远在地府的朱雄英相比,朱允炆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可亲近的人,而她们母子也更能给朱标带来温暖和慰藉。

而削藩,也肯定难以温情脉脉。

而且朱标对于这些未来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一番整理后,现也是能够逻辑自洽的。

但人和事,又哪是这么容易就能分得清楚的呢?

朱标回过味来,面色骤变,他猛地站起身来,厉声喝道:“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胡说什么!”

朱标的声音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严厉,吕氏被吓得花容失色,她连忙跪倒在地,颤声道:“妾身有罪……妾身不该胡言乱语……”

这一点,朱标认为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他这个人,确实在决心上,跟能够改换天地的父皇比不了,很多事情,朱标都会选择徐徐图之,或者说,他本来性子里就有几分柔弱,是个平和之人。

当然,信息经过朱元璋和朱标两次拣选,已经没什么有用的了,吕氏所知道的,无非就是预测的未来中,朱允炆会削藩,而且手段酷烈了一些。

所以,从长远来看,削藩其实是大明未来必然要走的路,只是看这第一刀,是谁砍下去,砍到谁的头上而已。

朱标的语气很轻松,显然是在安慰吕氏不必过于担忧,他不想因为这些还没有生的、在遥远未来可能生的事情,影响现在的家庭。

朱标思量片刻,觉得真相应该就是如此,反而认为,朱允炆虽然心狠,但作为“永乐帝”的他,似乎干的也不是那么差?毕竟,大明封了这么多藩王,虽然朱元璋最初的打算,是屏藩卫国,但藩王制度,如果从历史上来看,确实没起到过什么稳定的正面作用。

朱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轻描淡写些,仿佛在说一件与他们无关的事情。

当时听的时候,他其实心底里朦朦胧胧地也有同样的疑惑,但他更相信这是朱雄英在地府中得到的启示。

然而,当她听到朱标说这一切可能只是预测、并非定局时,她的心中却涌起了一股莫名的疑虑。

所以,朱标得出了一整个事件合乎逻辑的推测。在若干年后,自己作为第二代皇帝驾崩,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朱允炆年号“永乐”。

朱标轻叹一声,知道无法再对吕氏隐瞒,他有选择地将今天的部分内容透露给吕氏。

吕氏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她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允炆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英儿所预测的未来,符合逻辑到几乎浑然天成,但是否有些过于刻意了?

当然了,朱元璋也考虑过这一点,所以大明的藩王,都是只有军权和名义封地的王,而非汉晋时期财权、军权、行政权、司法权一把抓的那种诸侯王。

她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朱允炆铺平道路,让他在未来的继承权争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回到宫殿后,吕氏开始着手准备晚上的礼物,她打算让朱允炆从大本堂下了晚课后去坤宁宫给马皇后请安,在一群孙子里,马皇后一直很喜欢朱允炆这个孝顺的小孙子,有她的支持,朱允炆的地位自然会更加稳固。

所以,朱标还是认为,这些对于未来的预测,应该是没问题的。

总之,达到今天这个效果,对于吕氏来说就足够了。

藩王们很难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甘心沦为富家翁。

朱标察觉到了她的异样,便问道:“怎么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君臣是君臣,夫妻是夫妻,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吕氏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意思还是很直白,这一切所谓的“未来”会不会是朱雄英编造出来的谎言?他的目的……会不会是为了破坏朱允炆在朱元璋和朱标心中的形象?

朱标见状,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宫女们将东西放下,然后屏退了众人,只留下他与吕氏二人。

饶是如此,朱标其实站在未来皇帝的角度,还是觉得,藩王制度或许两三代人没什么问题,但时间久了,后代的藩王能力不行了,其实起不到屏藩卫国的作用,反而这些拥兵自重的王爷们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然而,当朱标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之外时,吕氏的眼中却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她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在朱标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尽管这种怀疑可能永远不会芽,但只要它存在一天,就足以让朱标对远在地府的朱雄英心有猜度,或许不是对朱雄英本人,只是对他预测的这个未来不愿意接受。

难道说,这一切真的是英儿在从中作梗?

可朱标却始终不太愿意相信,毕竟,在他印象里的英儿,还是很聪明懂事的,不会耍这种伎俩。

“太子殿下,不好了,燕王在大本堂把允炆给堵住了!”

这叫个什么事?

老四今年都26岁了,是好几个孩子的爹了,还能干出来接孩子放学,顺道在学校门口堵其他小朋友的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