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1942风起南洋全本 > 第088章又是一个大捷(第2页)

第088章又是一个大捷(第2页)

不过赵易还是坚持战绩的真实汇报。先锋军的军队气氛要培养好,不需要虚报战绩上下利好。而且就算他公布真实数据,别人就会傻乎乎的相信

“呵呵,有功就有赏。贵军有如此骄人战绩,上峰不吝奖赏。”郑介民不是乱许诺。老蒋已经收到了此战的电文,现在没有回电是因为要好好考虑一下和先锋军的关系。

先锋军现在已经有6个团了,其中3个主力团。

其中一个主力团全歼了一个日本大队,两个主力团歼灭了泰国第2步兵师。看样子就算泰国人那个第5团也凑过来,照样能把它全部歼灭。

先锋军展到如此程度,已经不弱于国内的嫡系精锐师了,又与国内关系不错,值得拉拢。以后无论是针对云省的滇军,还是在南洋布局,先锋军都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或者说培养对象。刚得到了美援缓过来一口气的老蒋向来不吝花钱拉拢人的。

除了老蒋,郑介民还羡慕先锋军和史迪威关系搞得不错。

史迪威和老蒋的不和,以及跟中央军不少高层的不和,已经闹得众所周知。可不知怎么回事,这个老史偏偏和先锋军关系好。给先锋军的援助,让很多人看得都眼热,尤其是那一千万美元的贷款,老蒋都感叹了两句。这一次有了如此战绩,还指不定从美国人那里得到多少好处呢。

美国人的好处比他想象的还快,在8日当天就飞来了6架c46运输机,差点让小小的南塔机场忙不过来。

有来自国内的暗线以及诸多远征军老兵的关系,郑介民的消息很灵通,对于这些不算保密的东西,他很快就知道了。不过,他有些不解美国人送来的东西。

“子弹和机器只有子弹和机器”郑介民心中疑惑,“什么机器”

“应该是用来生产子弹的。”胡志英了解也不多,最近先锋军不断购进机器,很多机器她也不认识,只能道听途说。

“生产子弹”郑介民想到先锋军那雨泼般的冲锋枪子弹,不由笑了笑道,“终究是后劲不足啊。”

李衡亲自去接收美国人送来的机器。

机器有一部分真的是制造子弹的关键设备,另外一些设备完全可以从国内买到。

后世长流传,造枪容易造弹难。其实说起来造子弹也不算太难。

之所以难,是因为造枪更容易。

造枪主要牵扯到的是机械加工。后世的造枪钢材很容易得到,机械也多,网上理论和结构图随处可见,机械水平高的好手在家里就能自己手工造出来。就算这个时代,手工艺好的匠人自己也能比照着仿造出来,就算材料不好,最多是寿命长短的问题。子弹也容易造,美国西部开中,有不少游侠都是自己造子弹,银子弹都有,最多火药和底火麻烦一些。

后来子弹技术不断改进,个人作坊也是能造,但是比起大工业生产来,成本太高。美国人的子弹生产线一开,那是成百万千万的产量,过亿的产量也不稀奇。今年美国子弹产量要飙升到197亿了,都不得不限产。

大工业生产的威力很快淘汰了手工作坊。机枪和冲锋枪以及后来的突击步枪慢慢的让子弹消耗加大,手工作坊更是跟不上。费心费力,产量过万,也不过是一挺机枪打坏一两根枪管的事,有时候一场战斗都撑不下来。

生产成本更是让很多国家觉得自己生产不合算。中央军购买的步枪子弹千不过二三十美元,一百万子弹不过也才两三万美元。很多高层都觉得要是自己建生产线用的钱,说不定都能够买打上一辈子仗用的子弹了。毕竟生产子弹还要建火药厂,生产火药还要建全酸厂等化工体系。整套体系下来,就是个天文数字了。

赵易倒是不怕费用高,而是怕没有相关人才。

三人中没有一个精通化学的。李衡高考化学过了12o,照样玩不转。基础化学和那些生产工艺差了很多道门槛,他没有精力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来攀这个科技树分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招揽人才,可惜先锋军毕竟是小门小户,之前可以吸纳的人才不多,直到歼灭了泰国第4师,才打出了更大的名气,终于找到了相关人才。

赵易立即支持李衡建子弹生产线体系,哪怕这个体系是从开矿挖掘化工原料开始,因为打了这一场仗,现在先锋军已经出现子弹危机了。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