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大国制造1980txt > 第25章 三章合一(第2页)

第25章 三章合一(第2页)

而在京城,徐海信也准备告辞了,不过没想到,临走还碰上了江城厂的老厂长许燕胜。

许燕胜今年已经六十岁了,按道理,这个月他就可以退休。可是接班人何国强出了问题,如今新厂长悬而未决,所以他还是主持江城厂工作。

这位老前辈,徐海信其实很少打交道。

主要是两人不对脾性。

徐海信是个敢闯敢干的性子,而许燕胜是很谨慎的人,上一届江城厂的方厂长退休后,他接任二十年,江城厂是没出过错,也没得过彩,平稳的不得了。

显然,平稳日子过多了,许燕胜也没想到,会在要退休之前,给自己的完美职业生涯添上一笔污点好好的引进项目,居然飞了。

所以,连夜坐火车赶了来。

这会儿,两个人都在张俊副部长的门口等着,徐海信是告辞,临走前再一次表表决心他反正脸皮厚,也不怕别人说他前几天拍桌子,今天赔笑脸。

而许燕胜显然是为了项目来的。

他这会儿心事重重,看徐海信也不是很顺眼。瞧见办公室有人,短时间轮不上他俩,许燕胜直接就开口了“你说你弄得这叫什么事。就算是全国柴油机厂大比武,海州厂也轮不上啊,你折腾这个干什么”

这是事实,可没这么说的,徐海信脸直接就拉下来了“许厂长,你怎么就知道海州厂不行呢我就说我们行”

许燕胜太无语了,“你们哪里行你们就一个t185卖的还成,返修率还挺高。别的产品呢没一个打出市场来的。你们的技术科,除了修修东西,自己能设计吗泰斯的项目落地,可不是拿来就行的,那是需要改造的,你们有这样的人才吗”

“人家都叫你徐大炮,你真是天天放高炮。”

这真是太不给面子了。

徐海信就是挺烦这些大厂子的傲慢感,对,他们设备旧,产品少,人才也少,可这样就不能想进步了

难不成因为本身低,就只能原地踏步不思进取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荒谬。

徐海信也是这么说的“许厂长,我敬你是前辈,所以不说粗话。不过我不同意你刚刚的说法,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你不会信,我也懒得跟你扯。我知道你想要回项目,既然你对江城厂这么自信要什么呀,你们这么有信心,也参加啊。

我徐海信就一句话,咱们大比武见站在同一平台上,看看我们海州厂,到底有没有资格来参加比赛看看我们海州厂,到底行不行看看咱们两个厂,谁更合适”

但他说的慷慨激昂,可并没有让许燕胜触动,反而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年轻人,就是太好胜了。”

所以,这天何熙在图书馆看最后一本厂史,一抬头,看见的,就是一肚子气的徐海信。

徐海信也没打招呼,而是直接将她的笔记本拿了过来,仔细翻了翻,何熙记忆很好,不过还是习惯的喜欢写在本子上。

内容都很有条理,建厂后每一台机器引进,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列的清清楚楚,哪年生的事儿,现在是否还在用,这台机器或者这个技术是领先还是落后行业水平,当然,海州厂真没几个领先技术,都是用红笔写的落后五年,十年。

除此之外,还记下了是谁主导的,是谁落实的,上面写着一个个姓名。

徐海信看的是一会儿难受一会儿高兴。

难受的是,就这个摊子。

他不是不想大刀阔斧地改革,破釜沉舟地创新,可是厂子上千人,调头哪里容易。牵一动千军,他束手束脚,这已经是他四处逢源,折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高兴的是何熙。

他真没看错这丫头。

第一次见面,何熙对气缸套就侃侃而谈,有条有理简直惊为天人。

第二次没见,不过九封信也让人惊艳,一台动机虽然体积不大,但涉及到方方面面,何熙几乎没有短板。

第三次见面,就是今天了。

他刚刚在门口站了许久,别的看书的人早就现了,只有这丫头始终低头深入其中,半点没现,这专注力,也可解释她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厉害。

现在这笔记,更是让人惊讶和动容,要知道,这些机器技术可横跨几十年,厂史上可不会写着现在最先进的是什么,但何熙就是知道,这就代表着,她学识的深度厚度足够。

最重要的是她对海州厂的用心。能想到看厂史了解整个厂子的现状,真是有心了。

他将笔记本还给何熙“这是了解的差不多了”

何熙点点头“差不多了。”

徐海信直接坐在了她对面“说说你的印象”

何熙直接把笔记本合上了,这些东西都在脑子里了“海州厂从1938年建厂,前身其实不是机械厂,而是一家碾米机厂,196o年增加了动机生产线,改为海州机械厂,197o年才更名为海州柴油机厂。

现在整个厂子有两个车间,装配一车间,装配二车间。还有一个分厂热处理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