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从龙汤的组成及功效 > 30完结(第2页)

30完结(第2页)

金尊玉贵的帝国皇帝不作就不会死,到了下半夜体温就渐渐升了起来。天亮后已经烧得浑身滚烫,神志昏聩。这一下众医官都慌了手脚,各色汤药流水般灌下去,却不见丝毫用处。等到了第二日,干脆牙关紧咬滴水不进,病得昏昏沉沉。天子政躬违和,满朝都来侍疾,见了皇帝情状皆尽失色,众人面面相觑,都想到了十五年前那一桩旧事。彼时皇帝年幼,也是这样溺水高烧不退,生死线上堪堪走了好几个来回。醒来后又昏聩不知冷暖,过了好几年方能理政。

眼下旧事重演,众人心中都暗生了不详的预感。

等到了第三日烧还不退,人已经病得脱了形。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太后便担起大任,以东宫名义急调兵马,封了皇城九门。岂料懿旨刚下,朝臣群起反对,皆称太子可堪监国,太后不宜论政。太子便点了自己外祖父和舅舅作辅臣,掌权署理政事。外朝风波未平,医官又来报圣上脉浮,已出肌表。浮脉是阳气外脱的先兆,太后急了,立时带着太子群臣入暖宁殿探视。

寝殿里门窗已经密密拿棉麻封了起来,挡着厚厚的毡子。太后怕过了病气,令太子和众臣都在外殿等着,自己仅带一贴身女官入内。只见殿里面昏暗温暖,帘幔低垂,满屋子沉苦药气。泓和床头侍疾的几位医官见了太后,忙

过来大礼问安,太后却看也不看一眼,径直入内,边冷冷道“都出去。”

她把床头的纱帘一掀,扫了一眼就怔住了,不由慢慢贴着床沿坐下,了一阵呆。

乍一看,还以为是静怡复生。

平日里不觉得怎么样,现下皇帝这样昏沉着,又病得苍白消瘦,气势全无,那侧脸活脱脱就是一个静怡。

这孩子。和他娘长得一样一样的。

鼻子都一样往下钩着,又高又挺。闺阁时她还取笑,说这面相硬,可见静怡是个狠心薄情的,将来一定会忘了她。惹得静怡大哭了一场。

到后来,也不知道谁比谁狠心,谁比谁薄情。

她和静怡,本是一对亲亲热热的手帕交。也曾情切切义结金兰,意绵绵为盟噬臂。她与皇室联姻,静怡就入宫承恩相伴,两人誓要做一对好姐妹,一辈子不分开。

然而。

然而。

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知不觉,就变成这样了呢。

只道那姐妹情如铁铸就,却不知人心易顷刻前尘。

好像只是小事。一点点。一点点相负,一点点相瞒。一点点隔阂一点点疏远。头顶一个皇帝,身后两个家族。反正前后摇摆,左右是非不分,就这样藏愤懑,怀机心,忘证了前果兰因。

从此两宫里各分宾主,锦榻上空布枕席。

太后满怀怅惘,静静的凝视着皇帝的侧脸,那一刻斗转星移,时光回溯,她却岿然不动,就坐在床边,陪静怡沉睡。

她的姐妹。

年轻的姐妹。那时你未产子,我也没有嫁人。你我分一套花黄,裁料子做漂亮衣裳。你说年华正好,不羡鸳鸯,要和我埋坛老酒,共酿二十年光彩无恙。

现在三十年都过去了啊

三十年大梦一场,等你醒来,看江山还是你家天下。

她尚自呆,侍疾的三位医官却齐来请旨,道圣上大凶,宜下虎狼。她拿了方子一看,果然君臣佐使,样样猛烈。皇帝重病体虚,这一碗汤药下去,怕不等破积除痼,先要了这孩子小命。

她微微沉吟,低声问“可有缓点的方子”

几位医官不敢回答,只趴地上连连磕头。

太后明白了,便抬手给皇帝掖了掖被子,暗叹口气。

太子自幼养在静怡

母家,如今已知图报。皇帝在时,她尊位尚安稳。太子践祚,满朝就尽归别家了。她半生颠簸,到底为人作嫁一场,拿这翻云覆雨手,换了个零落成泥碾作土。

太后忍不住轻轻抚了抚皇帝的眉眼。

当初有多想叫他死,现在就有多盼着他活。

怔怔的看了半天,太后才轻轻道“皇帝是个有福报的,去熬药吧。”

没一会儿药就呈了上来。太后端着药碗拿勺子搅了搅,只觉得药气熏人,便随手递给了身旁女官,自己出得内室。她本要回宫,却见到泓在外间仍跪着未起,便在他身前站定。她居高临下,静静凝视了半晌,想起当年皇帝也是大凶,不知道怎么回事幸了这个人,第二日就转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