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中国中医祖传医学研究院 > 第206章 火神真传在于辨阴证(第1页)

第206章 火神真传在于辨阴证(第1页)

大家都是专业人士,讲到这里,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王天赐水平最浅,听了只是觉得,好厉害呀!

老刘是经方教授,对他而言,这算是沉浸式体验了一把经方现代运用。

而老唐获益是最高的,经过这么一讲解,他瞬间感觉自己对于经方开方的思路大大开阔了许多。

就好像上帝给他开了个窗户一样,他马上就举一反三,想到了很多方子的运用。

老刘则是看着方子中的10g肉桂、10g附子,喜欢的不得了。

“这附桂用的好呀!”

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个方子是谁开的。

老唐半真半假的插嘴道:“这是阿宾加的,我觉得很像火神派的用法。。。。。。”

老刘听了之后,果真嗤之以鼻:“桂附乃仲景之妙药,扶阳也自仲景之法起,区区几个四川医生,能用的好是他们伤寒学到位了,什么火神派,不过伸言耳。”

李介宾心想,来了来了,我猜就是这样。

老唐看向李介宾:“阿宾,你怎么看呢?”

“我觉得,刘大人说的很有道理。”

老刘听完后,喜笑颜开。

听听,阿宾在夸我呢。

一旁的苗苗捂脸,老师,麻烦你自重点。

“仲景之述其实已经有了,无非随证治之,只是后人不争气,往往忽略了辨识阴证,所以才给了火神派出头的机会。”

老刘听这话,觉得有点不对味儿呀,但是确实是捧张仲景的,一时也说不出什么。

“火神派嫡传卢崇汉曾经在《扶阳讲记》中所说,至于药物,亦多为食品,不过因其偏性大而名之药物而已。或阳多,或阴重,阳药扶阳而益阴,阴药益阴而扶阳,是以仲景《伤寒》六经,皆是扶阳之法也。”

李介宾感慨道:“仲景不愧医圣,《伤寒杂病论》不愧方书之祖。李东垣从中取甘温之法,而成补土派。后世张景岳则觉得李东垣只知补脾而不补肾,朱丹溪只滋阴而不补阳。于是提倡阴阳俱补,成温补派。”

“张景岳言:天之大宝,无非一轮红日,人之大宝,无非一口阳气。。。。。。又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这种思想传递下来,启发了火神派,那便是重视补阳,但是说到补阳,那就要知道什么情况可以补阳。”

李介宾看了看几人,问道:“其实这跟现如今的中医风气有关,自从有了风寒、风热之分,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又因为西医思维的影响,一旦外感发烧,大都用清热解毒剂,而麻桂剂则是不敢用,不能用,不知道怎么用。”

“视阳药如猛虎,视热药如豺狼虎豹。只晓得了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二极管思维,却忘了《内经》中所说的,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听到李介宾提到《内经》,神色暗淡的老唐瞬间亮了!

谁说内经不能看病呀!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老唐瞬间悟了。

“火神派所治奇症,除了内伤杂病,大多是真寒假热之症,阴盛格阳,仲景有云: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今人之医诊断不明,一味用苦寒之药,自然无用,而有人辨出,以附子、干姜医治,众人以为奇异。”

老刘大喜,阿宾说的好!

王天赐则是插了句嘴:“不是说火神派就是敢用大量附子出名的么?”

李介宾看了他一眼说:“如果只是单纯的敢喂个附子就能自成一派,那这学派也太不值钱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