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宁王妃宁王妃全文阅读 > 第121章 周岁生辰宴(第1页)

第121章 周岁生辰宴(第1页)

孩子过周岁生辰,其实没什么太多的讲究,一爬过挂满青葱的拱门,寓意着日后聪明;二则是抓周。

午膳吃过长寿面侯,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婴抓周,还要加摆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

将婴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先抓算盘,则谓,将来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女婴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

对于抓周一事,宁安一直觉得可以免了。周岁的孩童知道什么,就是随手抓来的,怎么也不能成为未来的预测。

“那么多东西,大人看着就眼花,更何况是孩子。”抓了印章、毛笔,倒是还好,若是抓了玩的,吃的,他们为人父母的,心中肯定不舒服。“何必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宁王笑了笑,“我们的抓周同寻常的抓周不太一样。”并非提前准备好抓周的物品,而是由参加周岁宴的人,每人拿出一样东西,作为好彩头给孩子抓。“这次是家宴,没有多少人。”除了几位皇叔,便是朝中有威望的几个大臣了。邀请大臣参与自己孙儿的周岁宴,也是皇上给臣子的天恩。“你不是一直想着给咱们禾苗找启蒙夫子吗,这次宴席,太师也参加,我估计他带来的不是笔墨便是砚台,若是咱们的禾苗先选了他的笔砚,说不定他一高兴就愿意为他们开蒙了。”太师姓史,是史氏一门的人,凛然忠贤,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与史氏一门不一样。

“我周岁时,他刚好要收弟子,也不知怎么就看上我了。父皇也曾想过他为我师,只是当时父皇势微,史氏一门势大,他怕太师暗害我,便歇了这个心思。”此后他便拜了秦相为师,每次史太师看到他,都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对他十分不满。“史太师一生无子,今年有七十了吧,听说又新娶了一房妾室,想要拼一个儿子。”宁朗前几天好心劝他别这么拼,小心像薛公一样,马上风。他觉得宁朗在嘲笑侮辱他,直接参了宁朗一本。

“大哥难道不是故意这么说的吗?”宁安含笑,“不说大哥了,你抓周时抓了什么?”

宁王笑而不语,伸手扶了扶她髻上的珠钗。“你知道你周岁时抓了什么吗?”

宁安摇头,“周岁的事情,我如何能记得?”她抓着宁王的小臂,唇边的笑如同她身上的金丝云鹤嵌珠袍一般闪耀,“你问了谁?父亲,大哥?”

“宁朗。”宁王的身边放着一个雕花木匣,他一手放在木匣上,一手揽着宁安,“你抓了一朵花。”一株名为玄墨的菊花。

紫艳半开,红衣落尽。

“你周岁时抓的这株花,是我娘亲自照顾,最喜爱的一盆花。”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当时你周岁,夏侯一门掌兵权又骁勇,娘作为皇后,自然要为你添喜。”原准备的是一枝金丝缠花,谁知下人听错了,将那盆玄墨送了过去。

宁王感慨,“你说这是不是就是缘分。”兜兜转转,原来他们周岁时便有了交集。他拿起木匣,“我周岁所抓之物,是你外祖家所送。”

宁安伸手想要打开,“是什么?”

宁王将木匣拿远,“现在不告诉你,等咱们的孩子抓周时你便知道了。”这便是他为孩子们添的彩头。

王郁文在宴席上看到了她的母亲,她心中欢喜,对着母亲笑,眼中含了说不清的期待。可如今她们的身份已有差别,她的母亲坐在下,端着一如既往娴淑和善的笑,她则是与史涵坐在了宁王夫妻右后侧。她的母亲只是淡淡的扫了她一眼,便随着父亲入座了。

王郁文的神色有些恍惚,她入了宁王府多日,今日才见了宁王一面,更不要说宁王所思所想,她不知道她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更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嬷嬷只会让她主动,让她尽快有孕,产子站稳。可她不知道她的害怕,她在茫然的揣测中惶恐不安,她很怕她这辈子到死都是如此。

她与史涵站在后面,看着宁王伸手为王妃提起了裙摆,落座后,他在王妃耳边轻声说了什么,王妃面上微微惊讶,随后便是如花的笑颜。

宁王察觉到她的目光,微微抬头看了她一眼。王郁文心中一阵惊慌,做贼一样瞬间低下了头。

宁王轻哼一声,宁安低声问他怎么了。

“无事。”

午宴开始,藏得公公给小公主、小世子端上了长寿面。他将面放下,悄声对宁王道,“王爷,这是皇上亲自做的。皇上疼爱小公主、小世子。”

两个孩子也在桌子前坐好了,坐在特制的小椅子上,宁王拿过帕子,两角对折,给儿子围上。“行了,拿手抓着吃吧。”他拿热布巾给儿子擦了擦手。

伺候的奶娘与嬷嬷跪在两个孩子身边伺候,禾苗得到了父亲的允许,晃着小手,一手抓面条,一手抓着蒸南瓜。

皇上看着两个孙儿吃的香,心里也高兴。忍不住炫耀道,“瞧瞧朕这两个孙儿,多能干,这才多大,都能自己吃饭了。”他转头看向坐在右手边的史太师,“宁王妃有孕的时候,朕就总是做梦,梦里一条红鲤鱼,长的可好看了,从水里跳出来,啪的一下就变成了一条小金龙。还有个人参娃娃,白白胖胖的,跟朕的小孙子一模一样。”

史太师附和道,“鲤鱼跃龙门,好兆头。人参有灵性,能够化为娃娃的人参,不说万年也有千年了,长寿之兆啊。”他笑呵呵捋着雪白的长髯,“说起来,好像自从他们出生,当真是国泰民安,边境安宁,皇上的身体也好了很多。”

宁王一边剥虾子一边道,“国泰民安是因为边境安宁,百姓能够安居,边境安宁是因为有一众将士驻守,父皇身体好了,是近来国泰民安,边境安宁,政事少了。”他将虾仁放到儿子的小碗中,“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不过是两个话都不会说的幼儿。”他可不想让儿女承了什么祥瑞之名。如今国家安定,祥瑞只是开心时的一说,若是国家动乱时呢?少不得会有人说祥瑞护不了国,要拿祥瑞祭天。

历朝历代,承了祥瑞之名的,有多少是有好下场的,不过是一时风光罢了。

午膳用完,宫人们很快将餐台撤了下去,抬上了挂满青葱的拱门,铺上了抓周用的毯子。

爬过葱门,抓周的物品也都一一摆好了。先是宁王,拿出了他的木匣,打开之后,里面摆放着的是似玉雕的龟壳。龟壳成年男子手掌大,一层套着一层,细细数来,竟有七层。

宁王对宁安道,“这是你外祖送来的,说是殷商时期的东西,多年下来,不知怎么生了一层松脂,形如玉石。”

宁安将龟壳拿在手中把玩,“这是如何做成的?”竟然能将完整的龟甲,一层套着一层。

“先养一大龟,取肉留壳,然后将大龟甲套在小龟身上,让小龟在大龟甲中长大,待长到差不多时,杀龟取肉留壳……如此反复。”很残忍的做法。

宁安看着宁王,“外祖家为何要给你这副龟甲?”虽然形如玉石,又出自殷商时期,也并非价值连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