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是谁说的 > 第150章 杨陵的出师表与讨董檄文(第1页)

第150章 杨陵的出师表与讨董檄文(第1页)

中平三年,仲春之初,岁在丙寅。

惠风和畅,嫩柳抽丝。江陵城城北五里之外,旌旗蔽日,大军云集。

杨陵身披甲胄,头戴侯冠,腰悬宝剑,牵着十四岁的弘农王刘辩,顺着长长的阶梯登上了高高的祭天台。

祭天台的四周,杨业、岳飞、赵云、陈庆之、甘宁、曹变蛟、李嗣业等将各领本部兵马列为十数个方阵围在祭天台四周。

而荀彧手持策书,与房玄龄、魏征、荀攸等一众文臣列于祭天台之上,等候着杨陵与刘辩。

刘辩头戴冠冕,身着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的龙袍,杨陵则牵着刘辩登上了祭天台的香案前。

马、牛、羊、鸡、犬、豕,六畜。稻、黍、稷、麦、菽,五谷,依次罗列。

荀彧双手展开策书,诵读道:维中平三年,二月丙寅皇帝谨遣尚书令荀彧致祭于黄帝轩辕氏曰:仰惟圣神,继天立极,功被生民,万事永赖,余嗣承大统,只祀事用,祈我大汉,永只升平。尚飨!

大风扬起刘辩身上宽大的龙袍,也翻滚着杨陵外玄内赤的披风,三军瞩目,天地同鉴。

杨陵一甩披风,上前三步跪拜在刘辩面前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祭天台四周五万将士齐声高呼,气冲霄汉,声震原野。

杨陵再拜道:“臣陵,启奏陛下:中平元年,黄巾席卷九州,暴民流毒天下。陵三尺微命,一介布衣,才疏德薄,位卑言轻。”

“然杨氏世受皇恩,陵亦有毁家纾难,报国之志。遂率落枫一城之丁壮,起兵护国!”

“战南郡,解江陵之围。至长社,波才授。孤军奔袭,血战虎牢,卫京师之门户。”

“先帝不以臣卑鄙,授臣将军之衔。臣受恩提兵,再战河北。先登临敌,夺下曲阳;破阵摧坚,捣黄巾之巢。复战于宛城,一日复克。”

“先帝受臣以洛阳献俘之荣,晋封列侯,尚长公主,领卫将军,极尽恩宠。然天不假年,先帝骤然龙驭宾天。魑魅魍魉暗藏于朝堂之中,饕餮禽兽逡巡于洛阳之外。”

“十常侍祸乱,以至陛下落于董贼之手!臣忍辱偷生,虚与委蛇,赖先帝庇佑,得以救陛下脱虎穴。”

“然董贼犹在!胁百官而立伪帝,宿龙床而淫妃嫔。此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共愤,世间之所不齿!”

“董贼肆虐,大汉有倾覆之险,神器有易主之危。然文武百官,四方郡守,九州百姓皆为大汉赤子,欲同心讨贼!”

“今荆州之地,亦有百战虎贲十万,披战甲握寒光,列雄壮之阵,生龙虎之气,以待天子之令。铁骑成群,兵戈如林,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

兖州陈留,曹操手捧着杨陵出的檄文读道:“公等或家传汉爵,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

司隶司徒府,老泪纵横的司徒王允读到:“先帝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幽州右北平太守府,白马将军公孙瓒听着从弟公孙越读到:“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扶汉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渤海郡南皮太守府,袁绍皱眉读到:“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洛阳皇宫李儒捧着杨陵的檄文,汗流浃背的读到:“董贼枯骨于冢中,岂待天收?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暴怒的董卓拔剑砍翻了数名昨夜和他翻云覆雨的宫娥,大怒道:“将杨彪打入大狱!皇甫麒不是想要建功立业吗?让他出兵弘农郡,将杨氏的宗祠捣毁,杨氏九族亲眷,全部押解来京!老夫倒是要看看,谁敢听杨陵的鬼话!”

杨氏四世三公,李儒本想规劝董卓。

但看到董卓手中滴血的长剑,到了嘴边的话变成了一声长长的:“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