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儒门七十二圣 > 第104章 餐桌上的天才诗人(第1页)

第104章 餐桌上的天才诗人(第1页)

姜澈见沈云璃自信满满,以为是她现了什么特别稀奇的东西呢。没想到她居然也以蛤蜊为题,姜澈差点都没忍住笑出来,这道食材他可一点都不陌生。

姜澈几乎没有思考,便开口诵读词作《鹧鸪天》:“潋滟湖光绿正肥。长堤十里柳丝垂。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

“花似锦,酒成池。对花对酒两相宜。桌边莫话雒阳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妙哉,妙哉!看姜澈转瞬间就做出了一意境美妙的词,几人皆是不由得佩服姜澈的才思。

轮到姜澈出题了,他随手指向桌上的一盘清炒竹笋。

沈云璃盯着盘中的嫩笋,低头稍微思考了一会,便开口吟诵:

“竹祖龙孙渭上居,供侬樽俎半年余。斑衣戏彩鲜无价,玉版谈禅佛不如。若怨平生食无肉,何如陋巷饭斯蔬。不须庾韭元修菜,吃到憎时始忆渠。”(ps:沈云璃这诗原作者是杨万里。根据情节需要安排成她自己写出来的,请各位读者见谅,作者没那么高水平能自己写诗。)

竹笋是餐桌上常见的素菜,围绕其作诗也相对简单。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沈云璃是有真才实学的,她爱读诗词,也会写诗词,所以她能淡定地提出这个以诗行酒的主意。

这诗写得不错,颇具哲理性,姜澈也为之鼓掌喝彩。

这一次,两人一诗一词,算是战成了平手。姜澈饮下一杯酒,沈云璃也喝了一杯“琥珀光”。

下面就又是轮到李磻向姜澈提问了,他之前已经物色好了素材,一盘红枣丝糕,说道:“阿澈,咱们都是朔北人,这道红枣丝糕是北地的传统美食,不如就以它入诗怎样?”

姜澈点点头,从盘中夹起一块丝糕送入口中,一边咀嚼一边思索,很快整块丝糕下肚,他开始诵读:“定林草木也风骚,曾睡山中听风宵。春去江湖七月事,空肠只忆是丝糕。”

这诗从描绘自然风光开篇,以回忆吃丝糕的美味结尾,漂泊流离的伤感夹在其中。

下面就又该轮到姜澈出题了……

大家即兴作诗,并不要求非得写出上等佳作,在座的这几个人,其实作诗写词的本领都不差,想难倒他们可不容易。

好在几人只是朋友之间随意玩一玩,输赢并不是多重要,反而是大家文思泉涌,才会给这场宴席增添更多光彩,大家都是乐呵呵。

不过,姜澈的表现,还是震惊到了其他四个人。别看姜澈是以一敌四,却一直稳居上风,每一位不消片刻,便能做出一诗词来,关键是水平都还不差。

沈厚指着桌子中央的一盘鲜蜜果请姜澈作诗,姜澈直接说道:“密有花红绿刺长,拟来作伴石榴芳。金樱身子玫瑰脸,更吃饧枝蜜果香。”

四句诗分别对蜜果的外形、香梅、长相和味道分别描述。

接着张轮才又拿起蜜果旁边的一盘白糍粑来考姜澈,姜澈托着下巴稍一琢磨,便答道:“曾闻以春笋,名为玉版师。我独谓玉版,正可名白糍。吃笋令人瘦,吃糍充人饥。慧眼曰不然,不如饮水肥。”

听到这有趣的小诗,沈厚提出了一个小问题:“沛然这诗把白糍粑比作玉版的说法确实新颖,诙谐幽默而且不失哲理。但是诗中还提到以春笋为玉版师的说法,我倒是从未听闻过。不知其出处在哪里,请沛然解惑。”

姜澈背诗背的爽了,倒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玉版师是苏轼给春笋起的别名,这个世界还没有出现,所以沈厚思索不出其出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