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神刀手游琅纹怎么配 > 第9章 跳出外围(第2页)

第9章 跳出外围(第2页)

“请!我们进屋聊。”董景山伸手把苏阳他们让进屋里,坐定后又忙着倒水说:“听说你们阳城县大队打了几个大胜仗,真的还是假的?”

苏阳没想到消息传的这么快,看来八路军的一举一动,老百姓都在关注。只是消息都是道听途说,并不确定。他说:“我们阳城县大队成立不久,战斗力还很弱。经过几个月的集训,过了年和鬼子皇协军打了两仗,消灭鬼子不到一百人,消灭皇协军一百多人。不能说大胜仗,只是小胜而已。”

“哈哈哈!”董景山笑着说:“看来这是真的!咱们阳城县住的鬼子多,加上皇协军,保安团,侦缉队,特务队这些汉奸,遍地是敌人,你们不容易。不过听说柳寨子庄是个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你们不在庄子里躲着,怎么到这里来了?”

苏阳喝了口水,说:“柳寨子庄是个好地方,但敌人进不去,我们也出不来。现在我们队伍有一多半被围困在庄子里。我们不能光守着一个庄子,我们要动全县人民,和我们一起共同抗日,最终把阳城县境内的鬼子和汉奸全部消灭。所以我们在外打游击,会逐步展壮大的。”

董景山听着,点着头,说:“你们在我们村里住,敌人知道了怎么办?”

苏阳笑说:“我们八路军是人民子弟兵,和人民心连心。我们不怕敌人知道,我们就是要和敌人战斗的。我们主要担心群众会不会支持我们。”

慕喜子这时插话说:“八路是我们自己的队伍,我们知道。咱武工队一小队的同志们,常来我们村,一来我们就聚在一起,拉半夜心里话。”

苏阳才明白他们一来慕喜子和董景山就不把他们当外人,是武工队的同志们做过工作的,他说:“武工队的同志们我们还不认识,下次遇到一定见一面。”

董景山说:“那是一定的。不过他们只有六个同志,都是秘密的来,秘密的走,村里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我问你们也是这样吗?”

苏阳摇头说:“他们是干秘密工作的,我们是作战部队,不一样。对群众我们不保密,但也要防止敌人获取我们的情报。”

董景山说:“那你们就住村公所吧,你让同志们进村,我去找人给你们做饭。你们总共多少人?”

苏阳说:“二十个人。”

董景山出去了,苏阳让王壮去通知部队进村,他便与慕喜子聊天。

齐家川五百七十多户人家,两千多口人。主要有三户大地主。在外当官的和做营生的没一百也有好几十个人,但基本上都是在以前国民党旧部政府和军队里,做营生的慕喜子也说不上在哪里。在现在日本政府和军队的不多,只有村南的齐少川家三儿子齐胜在县特务队,其他慕喜子也没听说有。苏阳自然默记于心,齐少川家三儿子齐胜将是他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他一百多户小地主,有三五亩地到三五十亩地不等,近二百户人家是没有土地的,有佃户,有在村里做长、短工的,有在镇上揽工的。

表面上看村子比较富裕,实际上只是比其它村强一点,自鬼子来了两年多,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村民主要靠土地生存,土地主要是生产粮食,而粮食是战乱年代各方势力主要的战略物资,为得到粮食无不各用其极,鬼子更是没有下限的索取。村里百分之七十的家户处于赤贫状态,过了年就缺粮,许多家户过年都吃不上一顿饱饭。

王壮带着队员们进了村,不一会,董景山就带着人,挑着三挑子食盒,一挑子箩筐进了村公所。苏阳他们也没再客气,吃了饭,就在村公所落了脚。

驻了两天,苏阳还是觉得驻村公所不妥,便托董景山找到村东一处荒废的院落,与董景山商量了,托董景山买了些材料,又找人用五天时间整修了一番,便搬了过去。这里院子比较大,适宜他们训练,十多个土坯房间,不如村公所好,但可容纳百十人,同时离东山梁比较近,进退自如。苏阳又托董景山买了粮食,蔬菜,还有几车煤做饭取暖。就这样他们在齐家川安顿了下来。

苏阳他们对土地政策没把握,没做这方面工作,只是了解村里情况。所以和这些大大小小的地主没生矛盾冲突,这些地主也对他们没有概念,大家相安无事。

苏阳他们每天出早操,绕村子跑一圈,高调在村里亮相。起初,村里年轻人好奇,来看他们训练,没几天大家熟悉了,都知道他们是阳城县大队的,便有人想着要参军,苏阳不但没拒绝,还在院门口摆了一张桌子,立了个牌子“征兵登记处”。

没两天,周围几个村的人也知道了,虽然年龄要求严格,没出十天,还是有三百六十人报名参了军,而且还不断有人来。苏阳又托董景山租了两个院落供县大队居住。同时苏阳又选了五十个会武艺的,充实别动队。原别动队的队员大部分都成班排长了,要组织新兵训练。部队编成一个连,因干部不足,所以苏阳是连长,秦明是指导员,其他开始编了七个排,后来逐步增加到十个排。每个排五十个人。训练工作主要由秦明负责。特别是别动队,每天以各自武艺为基本功,再就是力量、度、过障碍、独木桥等技战术训练,剩余时间主要训练杀术,都由秦明亲自训练。

苏阳很少去训练场,他主要琢磨着部队的装备问题。他已经带人分两次去县城取了钱,拿了二十支中正式步枪、子弹和手榴弹,又去南边把藏得十一支三八大盖和子弹、手雷都取了。部队一下子壮大了二十多倍,这些枪、子弹、手榴弹还是捉襟见肘。

苏阳便又开始侦察周围的敌情。黄家屯有一个排的皇协军,再往西南便是康坪镇,也是一个排的皇协军,东侧翻过山梁再走十五里是田家湾镇,也有一个排的皇协军。就算把这些镇子全打下来也解决不了当前部队的装备问题,何况一旦开枪再想停,就由不得自己,敌人不会给你时间一个镇子一个镇子的打。

他们驻在这里征兵训练,除非敌特和个别心怀不轨的人,普通百姓绝不会给鬼子举报的。一旦他们有所行动,敌人就会死死咬住他们。那样他们的空间就会被极度压缩,无法展。

所以,苏阳瞄准到县城之间的大营口镇,这里是鬼子的一个物资中转站,有一个中队鬼子驻守,外围还有皇协军两个连。仅仅偷袭一下可以,但要抢一批装备出来,困难太大。县大队人头不少,但装备不行,没作战经验,打不了硬仗。为此,苏阳天天派人侦察,自己也去了两次,而且一次是独自去的,直接进了敌人的物资基地,还扒着武器装备库门缝看了看。因把握不大,下不了决心。

转眼一个半月过去了,这天晌午董景山来说黄家屯炮楼的皇协军排长袁福全到村公所来了,想见一见苏阳。董景山几次谈到这个袁福全不想当汉奸,有心与八路接触。李梅要在这里,早就和他们接触了。可苏阳总觉得别扭,把一个敌人变成同志,他思想上接受不了。这次他却灵机一动,如果这个排的皇协军能投诚,参加八路,和他们并肩战斗,就有把握打一下大营口的鬼子物资中转站,抢一部分装备。于是,苏阳跟随董景山去了村公所。

袁福全看上去三十来岁,中等个,身体壮实,浓眉大眼,五官端正,就模样与神态与大队长赵志刚有几份相似,脱下军帽,留着寸头,干练利索,斜跨着驳壳枪,在屋里来回走着,显然与苏阳见面也是忐忑不安。

到村公所,董景山礼让苏阳先进屋,苏阳也没拘束,一进门便伸手与袁福全握手,说:“你好!我是中共八路军阳城县大队的,苏阳。”

袁福全也立刻上前一步规矩的敬了一个军礼,与苏阳握手,说:“你好!你好!鄙人阳城皇协军驻黄家屯排长袁福全。”

握完手,相互介绍完,气氛却怪怪的,虽然有董景山,不至于剑拔弩张,也是一时无法开口相叙。

“都坐,坐。”董景山忙安抚两人坐下,给苏阳倒了一碗水,又给袁福全的碗里续了水。他也是个老江湖了,每天和各色人打交道,说:“今天见了面,认识了就是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你们交流交流,有什么话尽管说,有得罪的地方算我老董的。我先说两句。我们都是中国人,虽然在不同的阵营,苏阳是八路军,袁福全是皇协军,我是一介村夫,但我们都不想让日本人欺负,都有反抗之心,所以我们今天能坐在一起,下一步就是交朋友,谈合作。你们两个谁先说。”

苏阳接住老董的话,说:“我们八路军的政策是坚决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要你们有心抗日,我们就欢迎,就可以建立抗日同盟,或直接加入八路军,我们就是同志,就可以并肩战斗。”

袁福全也表白说:“八路的政策我还是了解一些。我原本是想抗日的,可后来随部队就走上汉奸的道路。我虽有反正之心,又苦于无门,所以想和八路交个朋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