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国泰民安歌词 > 第二十四章 集上多新意 似是见古人(第2页)

第二十四章 集上多新意 似是见古人(第2页)

彩娥觉得如果用不像亲兄弟的形容,她或许还能接受:“你这人倒是,这么形容小崔兄弟,未免太过冷酷了些。”她伏在张春明薄板般的胸前轻声的说道。

“冷酷?嘿嘿,你知道你是什么?”

“我是什么?”彩娥睁大着眼盯着张春明问道,她急于知道张春明对自己的评价。

“你见过打仗没有,我见过埋地雷的,那玩意埋在土里,只要脚一踩上就会爆炸,砰!人就炸飞了。”

彩娥被吓得轻轻的呀了一声:“那是不是就人就没救了?”

张春明醉眼悻悻的捏起彩娥的下巴:“炸飞了,胳膊腿炸出十几米,血肉横飞的怎么救?”

“咦!!~~”彩娥带着家乡话软绵绵的拐着弯的音调:“讨厌,说着的这么吓人。”

“当然,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我听说万一要是踩到地雷,唯一的可能活命的方法就是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不会引爆。你就是地雷,你姐姐把你甩给了我。谁让我一不小心踩上了呢,索性就不动了。。。。”他说着将彩娥紧紧搂着,接着便翻身将彩娥压在身下,彩娥扭了扭腰就从他腰侧两边抬起自己那两只套着布袜的双脚,两人又粘在一起,张春明顿了顿忽而喃喃道:“不动不行啊,你可别炸。。。。。”

严彩娥放下车帘微微闭上眼,她的呼吸有些急促,今天怎么了,怎么总是想到张春明和自己的那些事?是因为自己的不安,还是因为张春明太久没和自己亲近。如果自己真的是地雷就好了,索性就炸开,免得像姐姐一样看着雷霆娶了一房又一房,自己独守空房还要强颜欢笑。

静了静气息,听到车帘边有人说话:“内掌柜,杨家兄妹到了。”

彩娥是看到了杨家兄妹而想的自己的从前,她让崔卫劝他们上车一起去风窝庙,磕头到大寺还不如直接去拜神,兄妹谢过了又各自喝了碗贾丰的绿豆汤才上了骡车。

车篷前的位置有些挤,却因为多了两个不是张记的人,一车人的说笑也就安静了下来。

瞎子和杨四丫紧挨着坐着,彩娥招呼四丫坐车篷里面来,四丫只是一个劲说着谢谢张大奶奶,人却不肯坐进去。

余振生看到她一直挽着自己的瞎子哥哥,她的头梳了一条辫子,辫稍很细绕在胸前,额头的头稀疏泛黄更显的额头很大。她的皮肤有点黑,眼圈也有点黑,更显得眼神空洞。她真朝余振生看过来,余振生朝他友好的笑笑,她的五官离近了看却也不难看,她这是穷的。

“崔哥,谢谢你啊!昨天。。。。。”瞎子的眼看不到,心里却是清明。

“街里街坊的不用客气,等会儿到了峰山咱们一起去拜药王,老三我陪着你,四丫陪着大奶奶。你们觉得这样行不?”

“瞧您说的,这有什么不行。”瞎子忙说着。

车厢内的彩娥今天第一次微微笑了笑,往年张春明陪着来,有时候带着张芳,有时候孙婶也跟着;今天孙婶在家看着小蕊,张芳又不肯来,自己身边没有女眷,上峰山过高台,走过山门还有很多殿,身边没有女眷终究是麻烦了点。到底是崔卫心细,自己让带上杨家兄妹时候考虑到的事他竟然也明白了。

峰山药王庙,位于津城以南三十里。《津门保甲图说》南面一带村庄图说第二十四中,记有“峰山”“药王庙”两地名。据传,当地俗称风窝村,先有村,后有庙。所谓风窝,指地处沿海,平原多风,常被风沙隐蔽。后谐音成“峰窝”“蜂窝”“峰山”等。

药王庙会前后举办十天,这些天庙的周围人山人海,做小买卖赶庙会的非常多,张记的骡车在集市外面找了个地方停下。

崔卫扶着杨三,四丫则搀着张记内掌柜张彩娥穿过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的庙会集市朝药王庙走去。

栓子不想去拜佛便拉着余振生去逛集市,这里信众云集,人声鼎沸。集市上更是百货齐聚,摊贩茶棚数不胜数。

集市上卖的最好的一种以麦秆编成的工艺品人称“峰窝麦秆”。一些卖麦秆的都是周边大寺及大芦北口村民,他们在农闲时凭此为生。有些村民一边卖这麦秆工艺品一边给赶集的游客作这介绍,原来这蜂窝麦秆是一位叫赵士通的村民,当年从妙峰山庙会购回一批麦秆工艺品,经过仿制、改进工艺,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这些麦秆处理整齐,捆扎成束,再用红、黄、绿等颜色分别煮染,晾干后作为材料。编制时,先做布胎或纸胎,然后将麦秆剥开压平,编附在已做成的胎面上。麦秆被编织成:鱼、鸟、枕、扇、狗、马、球、灯之类。

这些麦秆做的工艺品生动传神除了孩子喜欢,大人也喜欢买上几样挂在房中当做点缀。

余振生正盯着麦秆做的花鸟看的新鲜,栓子又拉着他去看打把式卖艺的,看了一会儿见有人捧着收钱笸箩朝人群来,两个就急忙转身出来。

顺着集市上的人流左顾右盼流连忘返中,便走到一座二楼饭店附近,这二层的饭店是此处最像样的建筑,二楼还有露天的阳台,阳台上竟搭起遮阳的篷账,摆着三张桌子。

这放点对面就是一座高搭起了的戏台,阳台的位置竟成了看戏台的的最佳位置。

戏台上彩旗迎风招展,和平时的戏台又不同,按说,演传统戏舞台一桌二椅足矣,这次的戏台竟然搭了满台硬景,竟把一个和实景相像的假酒楼搭在戏台上。戏台前的海报上赫然印着要演出的角和今天的戏目,竟是当下的武戏名角张云鹤的武生戏《狮子楼》。

余振生和栓子看到这就走不动了,自小在家练武秧歌,那也是连武带戏的架势。《狮子楼》也知道,那正是水浒传中一段故事演绎而来。曾经雷家也搭过戏楼,却也没见如此布置。

两人盯着舞台看了一会和众人一样胖着大戏开始,余振生越看越觉得奇,不知道为什么他越看着假景越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忽然人群一阵骚乱,所有人的头扭向饭店的方向。

余振生也跟着朝那边看去,之间饭店二楼的门打开,一众人走到阳台上纷纷落座,耳边就传来了嘈杂的细语:“看到没,今天这台子是袁爷给搭的师傅白爷。”

“居中坐的就是袁文会?”

“呸呸呸,什么眼神,那个是青帮白爷,袁文会的师傅,他左边那个胖子才是袁文会!”这人声音有些耳熟,余振生转头便看到之前在凉棚说话的那个人,他正口沫横飞的说道:“看到没?旁边的穆庄子天齐庙王海明,喏那个就是商会会长刘静山,武清县土皇帝柳小五,看那边还有巴爷,好木,今天这庙会来着了。天津卫出门名人物和名角可都在这呢。”

余振生听着看着,目光就落在最靠边的一个桌上,在那桌坐着几个女眷,其中一个一身马装的少女不就是武念知吗?正想多看两眼,就觉得有个熟悉身影从面前经过,那身影口中说着:“借过,让让”从挤在人群走过朝药王庙方向而且。这声音也格外的熟悉,余振生在心底不由惊呼一声:陈先生?

陈先生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怕认错了人也没敢高喊,就赶忙也跟了过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