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晚唐余晖笔趣阁 > 第八十二章 霸府(第2页)

第八十二章 霸府(第2页)

观音似懂非懂,也没明白什么意思,但听到二兄和四兄无忧,开开心心地去找阿娘了。

见观音走远,宋润盈才开口问道。

“明公,刚刚可是肃州战报。”

“不错,小儿辈遂已破贼,回鹘几近全灭。”

张淮深将一旁书信交给宋润盈,后者连忙拿过来仔细观看。

刚刚张淮深效仿东晋名士谢安,宋润盈虽然一向刚正不阿,未有溜须拍马之举,但也不会不识趣的打断主公的故作轻松,反而极力配合。

也难怪张淮深这段时日虽多次对弈,但心神不宁,败多胜少,唯独刚刚之局,前半场落于下风,最后收官阶段有如神助,反败为胜。

但他也担心刚刚张淮深所提的忧心之事,故而快扫过书信。

这份书信,前面是汇报肃州之战成果,以及即将领军入甘州之事,若到此为止,则只算一份普通的报捷战报,不会让张淮深担心什么。

麻烦的是后半段,张延礼在书信提出的,编胡民入户口,设千户制,这点已经让宋润盈颇为震惊。

而接下来,张延礼直接在信中提出,唐廷不会再让西北出现河西节度如此大的藩镇,故而对归义军才颇为忌惮,张淮深几次求取旌节都未获允许,故而只能以留后名义掌控瓜沙二州。

而如今,就算归义军再次攻占肃、甘、凉三州,也不会获得旌节。

故而,张延礼提出,在攻破凉州之后,直接将凉州等地交予唐廷,求取瓜沙节度使,甚至西、庭二州观察使的名义。

而凉州等地,亦不会白白交出,用赤水军彻底控制肃、甘、凉等州胡人,则虽然朝廷设立节度使,但实际上,这几州仍然掌控在归义军手上。

张延礼对朝廷猜忌直白的说出,以及架空上官的举动,都让张淮深、宋润盈二人颇为吃惊。

“想不到二公子当真是天纵奇才,不但沙场征战不输本朝开国名将。”

“而此等霸府之策,当真可解吾等困局。”

与张淮深的忧心不同,宋润盈是个实用主义者,对张延礼的建议都非常认可,恨不得立马劝谏张淮深采纳。

霸府语出晋书孔愉丁潭等传论“咸以篠簜之材,邀缔构之运,策名霸府,骋足高衢。”

昔年曹操、高欢二人,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以府署内僚属彻底架空朝廷,让政令出自自身府署。而张延礼此策,虽不是架空朝廷,而是以军管胡民,胡人赋税、军队都归属赤水军管理,用赤水军来架空节度使,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而,此刻,宋润盈对提出此策的人非常有兴趣,至少他就一直没有想到这种良策。

“若如此施为,与叛臣何异。”

张淮深对此策仍颇感忧虑,他不是不知道这种方式的好处,但他父亲张议潭自沙州起事,就入朝为质,而叔父张议潮,更是在花甲之年,传位于他,因一纸调令,入朝为质。

父亲、叔父皆如此,对朝廷一片忠心,他若如此施为,百年之后,实在无颜见他们二人。

“明公,朝廷势微已有百年,藩镇割据。边地藩镇,多受异族侵扰,难有安定。而河朔三镇,自安史之乱至今,仍未平定,朝廷对三镇事务,皆予以认可。吾等如此施为,难道比得上河朔三镇。”

“若不如此,凭朝廷实力,当真守得住凉州。昔年嗢末之叛,犹在眼前,司徒多次请战,亦未获朝廷允许,郁郁而终。”

“况且,河西之地,仍有汉民十余万,明公不可为一己之忠心,有负河西十余万百姓。”

张延礼的谏言非常功利,直明厉害关系,但常人也难以接受。而宋润盈的劝谏则深入人心,直指张淮深心中忧虑。

见张淮深低头深思,宋润盈知道他已经听了进去,故而没有继续劝谏,等待张淮深做出决定。

请牢记收藏,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