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春风又绿杨柳岸的歌曲 > 第十二章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第2页)

第十二章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第2页)

杨柳方沿着服装批的通道一直向前走,直到消失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那种窘迫才消失。

一直到尽头,左侧是通往饰批的区域,右侧是百货批,连背心和短裤都买不起的杨柳方,根本不会考虑饰,所以毫不犹豫的转向百货区。

相对于服装,百货区的人流丝毫不差,一排排简陋的营业房下,由于需要大量的展示自己的商品,大部分商户都用阶梯式的木板,在营业房外伸出露的一块,人们活跃在摊位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杨柳方穿梭在拥挤的人流中,看到各种标着家乡产的商品,温州的塑料水瓢和水盆,这些自己在家乡的时候也使用,为了证实其结实耐用程度,商户像古时候的卖艺人一样,抡开膀子在上把塑料盆摔得嘣嘣响;义乌的卡、纽扣、头绳等,一堆堆的在摊位上堆积,商贩大声吆喝:“5元一堆了哈,大甩卖!”。。。

除此之外,江苏的假花、汽球;兰溪的尼龙绳;东阳的木梳、蓖子、头髻网等等琳琅满目,应接不暇。针头线脑等生活用品由于零售价较低,摊位跟前人更多。

杨柳方在家的时候听说过,义乌那边几乎家家都有人出去做货郎担,由于针头线脑这些东西挑的多又轻,在“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8o时代,这些都是妇女和老奶奶的居家生活必需品,所以选这些作为交换物资。在搭配上当盛产的蔗糖,唱着咿咿呀呀的浙东古戏,能够吸引很多儿童,然后迅形成商业聚集效应,这就是后人总结的“鸡毛换糖”的现实场景。

杨柳方走到一个人员较少的尾铺,门口积水,尽管老板在水里垫了木板和砖块,毕竟有些不方便,所以人流都绕着过。柳方也想绕过去,刚好听见老板说:“这个最低了,你到农村一转手,一套针就翻一倍,要不是我这里今下水道坏了,水上涌,我都不卖给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柳方等那人拿完货离开,就翘着脚站到水中的砖块上,说:“老板,我想买针,刚听您说这个利润大。”

看着衣衫褴褛的杨柳方,店老板没有半分的轻视,笑盈盈的说:“的确,我这里批便宜,到僻远农村零卖翻几倍的赚。很多货郎担都从我这里拿货呢。”

“喔,我从南方来,第一次做这个,怎么拿货?”

“喔,南方哪里?”

“温州杨市”

“我们是共个方人。阿弟,你日搭就啊腻(你来做什么生意?)”

“阿哥,我本来随阿箍来卖鞋,走丢了,前几擦鞋,刚听到你讲卖针线能赚钱,我想试试。”

“喔,这个本小利薄,但是山区和农村需求量大,你可以试试。最好按套买,然后去偏远方拆开卖。”

“阿哥,我就剩2块8毛钱,我留3毛吃饭,你看能买多少针线?怎么配,就买这些。”

“1毛1套,你买25套吧,每套十根针,一个顶针,配黑白两把线。老乡嘛,我在送你5套,你卖的好再来,到时把钱给我就行。”

“好的,阿哥”柳方掏出钱递过去,阿哥就开始码货了。不一会儿整理好。

“给,3o套,这个塑料手提袋子你留着装货吧。”柳方接过来说:“谢谢,阿哥”

“你往西边的山区走吧,那里交通不便,很少有人为了买针线跑这么远。”

“谢谢。。。”杨柳方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就提着货转身就离开了市场。

他不禁感慨,这个世界无论是熟悉的家乡,还是在陌生的异乡,还是好人多。”就提上货,离开了批市场。

走出市场,杨柳方花1毛钱在汽车站买了一张去往西郊农场的汽车票,因为按照批商阿哥指点的道路,要进入到西边的山区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