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东汉我有母后格格党 > 第 49 章(第2页)

第 49 章(第2页)

张衡听了,心中涌现一股暖流,感慨道:“下臣得遇圣上,是下臣之幸。”

“下臣曾在东观时,见有中贵人求学于诸校书郎。这宫中寺人宫女数千,说不定会有愿意学习天文算数的。”张衡不忍看到皇帝情绪低落,于是出主意道。

刘隆闻言眼睛一亮,世家子弟与儒生有更好的出路不愿意学天文算数,但宫女寺人们却乐意学。

“如此,要劳烦张师傅了。”刘隆说。

张衡连忙推辞道:“不敢当劳烦二字,但愿下臣不负圣上所望。”

回到崇德殿,刘隆将张衡研究天文历法以及教授宫女寺人天文算数的事情和母后简单提了一嘴。邓绥没有异议,称赞刘隆考虑长远。

刘隆听完有些羞恼,母后奉行的是夸夸法,每当他做对一件小事都要大夸特夸,着实令人不好意思。

说完这事,邓绥提了另外一件事说:“这些年水旱蝗震,朝臣议论议论改

元,隆儿你怎么看?”

刘隆道:“水旱蝗震与改元没有关系,除了增加记忆的负担外没什么用处。母后与我都不信这些,大臣们有这样的功夫,做其他的事情有什么不好?”

邓绥闻言笑出声:“哎呀,你这孩子旁的都好,就是……”

“有些土。”刘隆立马补充上:“咱们大汉以农立国,天灾无常,正要绞尽脑汁提高农业收成,抚恤贫弱,带领百姓渡过难关。”

“王莽倒是高大尚了,朝政制度一如古仪,古色古香,典雅凝重,可结果呢?绿林赤眉蜂拥而起。”

邓绥无奈地笑着摇头道:“你呀你……大臣提议改元元初,寓意从新开始,说不定改元之后水旱灾害就没有了。”

东汉这些年发生灾害的频率让人怀疑人生,素来不相信这些的邓绥有时难免寄希望于虚无缥缈,向玄学领域探出脚。

刘隆回道:“延平很好啊,延续阿父创下的太平。”继承老祖宗光武帝的好运气。

邓绥本来就在犹豫,被刘隆这一否认,于是道:“行吧,不改元了。原先我还想趁着改元,赐民爵,赈济贫弱……”

刘隆连忙道:“这个可以有。这可比名惠而实不至的改元好,说得天花乱坠,不如让贫弱饱餐一顿。”

邓绥闻言,伸手摸了摸刘隆的脑袋,笑道:“你呀你……不知道像谁。”

刘隆问道:“母后,国库里还有粮吗?”刘隆现在就像穷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告诉他家里没钱了,要省点花,于是他做什么事情都要问一声有钱没钱。

邓绥笑着点点头,刘隆这才放下心。

改元一事就此作罢,依旧沿用延平年号。刘隆这一举动为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和史学家换算公元节省了不少力气,可把他神气坏了,叉会腰。

说不定后世会叫他延平帝呢?当然这只是想想,汉代的皇帝一般叫谥号,什么汉武帝,汉文帝之类的。

邓绥如她所言:赐民爵;赐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谷,人三斛;贞妇帛,人一匹。⑤

新的一年……又一次打碎了很多人的期望,以灾异开始。

三月,又出现了日食,虽然只是日偏食,但也给朝廷带来些许震荡。

没过多久,日南郡传来急报,二月时发生地裂,长一百八十二里,广五十六里,世所罕见,而且地裂造成不少百姓伤亡。

朝会上,大臣们就这件事情再次提议改元,仿佛这地裂就是因为不改元造成的。

刘隆对此嗤之以鼻,头铁地绝不改元,谁知这个大臣越说越兴奋,说起来没完没了。

刘隆朗声道:“朕问诸卿苍生疾苦,爱卿回我鬼神之谈。爱卿学的是圣人之道,现在所作所为是什么?”

这人大臣闻言,后背顿生寒意,立刻叩头告罪:“下臣愚昧,但是一腔报国之心。改元求新,历代皆有,臣绝无他意。圣上所言,下臣诚惶诚恐,请圣上恕罪。”

刘隆不置可否,目光扫过殿下坐在席子上的

大臣,说道:“国家蒙灾,百姓困苦,诸卿更要关心百姓疾苦。()”

邓绥接着道:大汉连年水旱,我等君臣正要同心同力同德渡过难关。诸卿,圣上所言极是,国家政事繁多,诸位要将精力多放在政务上。?()?[()”

朝会散去,刘隆悄悄问了江平那人的名字,准备将他的名字写在屏风上面。

邓绥见刘隆如此讨厌一个人,问他缘故。

刘隆一脸郑重地答道:“我并非讨厌这个人,而是讨厌这类行为。当初王莽身灭,围在他身边要求奉天法古的儒生要占很大的原因。”

“今日因为灾异改了年号,明日又会不会因为灾异改了名字,后日说不定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不问苍生疾苦,反寻鬼神慰藉。长久以往,怕是国家都没了。”

邓绥闻言笑道:“隆儿通透务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