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大明开局救了马皇后 > 第55章 我是说假如(第2页)

第55章 我是说假如(第2页)

宦官领会其意,转身离去,不久便捧着一叠红色的贺帖走来,正是今日元日各位朝臣的贺礼单。

朱元璋独自翻阅着这些礼单,一面低声安排赏赐事宜,一面继续处理政务。

其他大臣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自中书省被废除以来,朱元璋肩上的担子骤然加重何止十倍。

平日里,他时常同时处理两三件政务,实属常态。

就像现在,趁六部尚书商讨之际,朱元璋抓紧时间审阅朝臣们的贺礼单,权衡相应的赏赐。

“嘿嘿,天德竟然还献上一棵珊瑚树,这东西还是当初我赐给他的。”

“就这样吧,赐魏国公府珍珠十斛,之前真香国进贡的象牙摆件也赐两座。”

“信国公府……鼎臣这些年实在太过操劳,赐海外珍稀药材两贴,另赐牛黄、麝香、犀角、人参各二斤……”

朱元璋一面嘱咐,身边的小宦官一面快记录,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尽管朱元璋严禁宦官识字,然而近身服侍的宦官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记忆力早已锻炼得异常出色,仅凭朱元璋随口诵读,他们就能牢固铭记。

随着一份份拜帖经由(钱钱赵)之手逐一检视,托盘中的拜帖愈稀少。

直至托盘中只剩下最后一纸拜帖时,朱元璋才微微舒了一口气,拿起旁边的茶盏浅酌一口。随意拿起这份尾随其后的拜帖,略一扫视,不禁哑然失笑。

“嘿,这小子还真敢来啊!”

“我还以为他会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瞥见拜帖上赫然写着窦澈的名字,朱元璋笑容浮现。如今与窦澈之间的智谋较量,已成为朱元璋为数不多的生活乐趣之一。他十分好奇,同样精打细算的窦澈,究竟会送来何等礼物?

莫非他竟会扭捏作态,把自己先前赏赐的黄金原封不动地退还?如此揣测之际,朱元璋翻开拜帖。

只见礼单上仅仅书写着四个大字——《边贸策论》。

这种感觉,既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选择在新春佳节之际,以一篇奏疏作为贺礼,既不显山露水,又无需耗费分文,这确乎符合窦澈行事的风格。

然而,就在目睹这个名字的瞬间,朱元璋的心中莫名悸动了一下。原本他打算看过后随手搁置,毕竟今日至关重要的事务,一是关乎边疆百姓未来生计的问题,二是元日庆典的举行。

国之根本,在于祭祀与军事。边疆民众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将来国家战争能否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至少不能让他们背离朝廷,最终成为叛乱者的帮凶,如同宋代燕云十六州的悲剧,当地百姓时刻期盼王师北伐,却在最后绝望之余,跟随蒙古铁骑挥师南下,这正是两宋朝廷软弱无能、忽视民生疾苦所带来的恶果。朱元璋深知绝不能重蹈覆辙,因此特意在新年之际招集六部尚书共商此事;而元日宴会,本质上亦是一种祭祀仪式。

937年,这两件事堪称今日最为重大的事件,相较之下,窦澈的这篇奏疏,光看题目不过涉及商贸之道,不论何时阅读都不嫌晚。这是朱元璋内心迅做出的权衡判断。

然而,就在他下意识地将窦澈的贺表移至一旁时,心头却陡然涌起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仿佛错失了什么至关重要的事物。毫不夸张地说,上一次产生这种感觉,还是在马皇后次昏厥之时。此刻,熟悉的感触再次袭来,朱元璋本能地将视线重新投向那张被搁置的贺表,眼中闪过一丝震动。

过了许久,他才重新拿起已放在一边的贺表,再次审视,双眸渐渐被那四个大字深深吸引。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才缓缓转头下令道:“去,把窦澈的奏疏拿过来给我看看。”

谁?

听到朱元璋这突如其来的指示,原本正在交谈的曾泰和开济同时噤声。他们是否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待到宦官捧着一本厚厚的奏疏走近时,现场几位大臣的目光都情不自禁地被这份奏疏所吸引。

这本奏疏外表并不厚重,事实上,除了某些特殊的万言书,大多数奏疏都是言简意赅。然而当朱元璋翻开这本奏疏时,仿佛被它摄住了心神,沉浸其中大半个时辰。

“陛下?”

“陛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