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花间一梦的男主是谁 > 第143章 莘瑶琴上(第2页)

第143章 莘瑶琴上(第2页)

尽管如此,瑶琴并没有放弃希望。她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和正直的心,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她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一些人的心灵。

尽管瑶琴在烟花之地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她的内心却始终渴望着自由和尊严。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的明月,回想起小时候在安乐村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王九妈眼见着自己的“女儿”莘瑶琴逐渐长大,身姿愈曼妙,容貌更是如花似玉,心知是时候让她开始接客了。于是,在一个午后,她坐在莘瑶琴的身旁,温言软语地开导起来。

“琴儿,你也看到了,咱们这地方,哪个姑娘不是靠这个吃饭的?你现在长大了,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王九妈说着,轻轻拍了拍莘瑶琴的手背。

莘瑶琴低着头,一言不,心里却是不愿接客。她觉得自己虽然是出身低微,但也不愿意被男人当作玩物一般对待。

王九妈见莘瑶琴不答话,心中有些不悦,但也没有强求。她知道,这事情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

不料,就在第二天,一个大富商金二员外来到了青楼。他一见莘瑶琴,就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当场就表示要见一见这位姑娘。

王九妈见来了大客户,自然是心花怒放,赶紧安排莘瑶琴出来相见。莘瑶琴虽然不愿意,但也不敢违抗王九妈的命令,只能勉强应付。

金二员外是个豪爽之人,一见莘瑶琴就喜欢得不得了,当场就提出要与她共度良宵。莘瑶琴心中不愿,但又不敢拒绝,只能暗自垂泪。

王九妈见状,心知有门,便让美娘准备了酒菜,打算灌醉了莘瑶琴,好让金二员外得手。

莘瑶琴心知这事情不妙,但又无法拒绝,只能尽力拖延时间。王九妈不停地给莘瑶琴敬酒,希望能够让她多喝一些。

宴席之上,酒香四溢,欢声笑语不断。然而,酒过三巡,莘瑶琴的脸上逐渐泛起酡红,眼神也开始迷离起来。她的神志渐渐不清,似乎已经沉醉在了这片欢乐的氛围之中。

金二员外见状,心中暗自欣喜。他趁着莘瑶琴不备,拉住了她的手,微笑着说道:“莘姑娘,你今日喝得有些多了,不如我扶你去房里歇歇吧。”

莘瑶琴虽然有些迷糊,但心中却涌起了一股警觉。她想要挣脱金二员外的手,却现自己已经无力反抗。她只好任由他搀扶着,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房间。

房门关闭,室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压抑起来。金二员外一步步逼近莘瑶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他伸出了手,开始解开了莘瑶琴的衣裳。

莘瑶琴的心中充满了惊恐和绝望。她想要呼救,却现自己已经不出声音。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二员外在自己的身上肆虐,无力反抗。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切终于结束了。莘瑶琴躺在床上,眼泪不停地流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已经被彻底地摧毁了,心灵也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金二员外满意地离开了房间,留下莘瑶琴一个人独自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她哭了一整天,茶饭不沾,从此托病不肯下楼,不再会见任何客人。

王九妈得知此事后,十分担忧莘瑶琴的状况。她请来了刘四妈,希望她能够劝说莘瑶琴走出心理阴影。刘四妈是个有智慧的女人,她了解莘瑶琴的处境,也明白她的心境。

刘四妈坐在莘瑶琴的床边,轻声细语地安慰着她。她告诉莘瑶琴,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关键是要学会面对和克服。她鼓励莘瑶琴要坚强,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在刘四妈的耐心劝说下,莘瑶琴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开始与她交谈。她向刘四妈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的痛苦,刘四妈则倾听着她的诉说,不时地给予一些宽慰和建议。

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莘瑶琴渐渐恢复了平静。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着自己的出路。她明白,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要勇敢地面对未来。

最终,莘瑶琴选择了忍辱苟活,等待良机的到来。她决定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她开始接客,但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追求金钱和享乐,而是开始留心挑选那些真正懂得欣赏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莘瑶琴的“身价”高达令人咋舌的十两银子,但这丝毫不影响那些对她心驰神往的文人雅士们纷至沓来。然而,尽管身处烟花之地,莘瑶琴内心深处却始终怀揣着一颗渴望摆脱红尘、重归正常生活的炽热之心。

要知道,对于一名身陷风尘的女子来说,实现从良之梦可谓难如登天。摆在她们面前的道路通常仅有两条:其一,期盼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能够寻觅至此,并向官府告将其解救回家;其二,则是寄希望于某位贵客慷慨解囊,出资为其赎身脱离乐籍。

可惜的是,前者生的概率微乎其微,莘瑶琴自然不会对此抱有太大期望。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去寻觅那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如意郎君,助自己跳出火坑。时光荏苒,数年转瞬即逝,可莘瑶琴依然未能觅得如此良人。因为在这些寻欢作乐的男客眼中,他们所贪图的无非是她的倾国倾城貌与婀娜多姿身。

她积攒了一些私房钱,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她也在努力地寻找着那个能够让自己从良的知心人。她相信,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临安城的青坡门内,阳光透过古老的梧桐树叶,洒在一家香油铺子的木质招牌上,上面刻着“朱记香油”四个字。这家铺子的老板姓朱,人称朱十老,已至耄耋之年,膝下却无一子。多年前,他收养了一个从汴京逃难来的孤儿,取名朱重,期望他能像朱家的香油一样,醇厚而绵长。

一日黄昏时分,朱十老坐在铺子后院的竹椅上,看着朱重忙前忙后地给客人称香油、算账。朱重虽然年轻,但眉宇间已透露出与朱十老相似的坚毅和诚恳。朱十老轻轻叹了口气,说:“朱重啊,我老了,这铺子的事,我是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朱重闻言,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走到朱十老身边,蹲下身子,轻声道:“义父,您放心,我会好好打理铺子的,不会让您失望。”

朱十老微笑着点头,伸手拍了拍朱重的肩膀:“好,孩子,我朱十老看人准,你是个实诚人,这铺子交给你,我放心。将来,你若肯为我养老送终,我这辈子攒下的家产和这铺子,就全都是你的了。”

朱重听得此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义父,您放心,我会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为您养老送终。”

夜幕降临,临安城的街头巷尾逐渐热闹起来。朱记香油铺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青石板上,吸引着路人纷纷驻足。铺子里,朱重忙碌的身影不停穿梭在货架和客人之间,他的动作熟练而敏捷,脸上始终挂着和煦的微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