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嬴政开始盘点 > 第88章 敛财之法(第2页)

第88章 敛财之法(第2页)

【对于马周的谏言,李世民也表示赞同,他表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能自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这正是唐朝君臣,吸取了隋朝倾覆的教训总结的历史经验。】

【而隋朝收集百姓手中的粮食的做法,也很值得玩味。】

【隋文帝杨坚极具独创性的开创了义仓制度。而这个制度的具体做法是:每年收获之后,政府鼓励百姓交纳多余的粮食,并在当地建造专门的粮仓,贮藏百姓交纳的义仓粮。义仓粮的管理由当地“社司“负责,当某年生灾荒时,就可用这些粮食进行赈济。】

【注意,政策里说的是鼓励,原意就是可以交,也可以不交。因为隋朝初年的低赋税,百姓手中确实有些存粮,加上地方官吏的引导,因此这个制度很快得以施行。】

【其实从义仓粮的来源和用途来看,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百姓是有好处的,加强了抗风险能力。所以当时的义仓属于民间贮粮备荒的性质,还不是一种赋税。】

【本来这件事挺好的,古代农耕社会本就看天收成,万一遇到灾荒有义仓在,也算是好事。】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五年后,隋文帝便以义仓设立在民间,粮食管理不善,损耗太多为由,下令将所有的义仓纳入所在州的政府管辖,开始着手推动义仓的国有化进程。】

【之后更是变味了了,将义仓由民间的自救储备,转变为了国家粮食储备。之后杨坚也干脆不装了,直接下诏,强制百姓缴纳粮食。】

【就这样义仓这种百姓自愿缴纳粮食的抗灾粮库,变成了政府的强制税收。因此在义仓国有化后,隋朝也迅富有起来。】

【而对于如此多的粮食,杨坚就没怀疑过不正常吗?不好意思,他好像真的没有怀疑。】

【他虽然疑惑于粮仓满溢,但也并未觉得百姓过的不好,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究其根本源头还是在他。】

【之前杨坚命各地方官吏清查户口,但同时也在核查田亩。由于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因此杨坚将这套方法迅推向的全国,并且对成绩突出的官员大加褒奖。】

【但这就坏事了,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行焉。隋文帝杨坚喜欢能增加人口和田地的官员,于是乎,全国各地都在大批量的汇报人口清查成果和田亩增加数量,所以,夸大的虚报开始盛行。】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隋朝国内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494o万顷,即为49。4亿亩。按照现代的比例计算,那就相当于今天的38。53亿亩。而隋炀帝时期更为夸张,耕地面积5585万顷,即为55。85亿亩,相当于今天的43。56亿亩。】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直到2o16年,我国全国耕地面积也只有不到2o。3亿亩。而汉唐时期,更是只有5亿亩以下的耕地面积。哪怕是在明清时期,耕地面积也经常是在1o亿亩以内。】

【既然耕地多,那收上来的税自然也就多了。于是乎,在隋初灾害不断的情况下,国家府库一年比一年充盈,以至于隋文帝多次大规模的开销以后,仓库还是满的。】

【现在我们很难说杨坚到底知不知道实际情况,他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国家账面上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多耕地,那就肯定要按照这个来收税。既然存在相应的田亩,那么就要缴税,可想而知百姓赋税之重,至少要承担以前的三四倍。】

【因此隋朝如此富裕,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