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百度 > 第162节(第1页)

第162节(第1页)

  ……

  “二姐,”一日卫景平去给她二姐搬迁贺喜,他算了算,卫贞贞纵使手里有了产业,也撑不起先前吕家那种富贵日子,他问道:“二姐夫对以后有打算吗?”

  卫贞贞:“他混了这么多年日子,没个方向能有什么打算,”她愁地道:“平哥儿,我算了算,我俩从吕府出来,往后没了月例银子,只有三间门面出租出去收租子的收入,没个正经营生,还是坐吃山空……平哥儿,我想做点事情。”

  日后的生计还是没有很好的着落,或是说维持不住先前在吕家的宽裕日子。

  卫景平说道:“二姐想做什么?”

  “我记得咱们头一次进京的时候你跟我说过钱庄对不对?”卫贞贞道:“你还说钱庄做的是钱生钱的生意,要不你教教我,我也学点本事。”

  她受够那种耗在内宅里头的日子了。

  卫景平一怔,有些惭愧地说道:“二姐,我那是吹牛,其实我也不大懂。”

  他不懂当朝的以钱庄为载体的金融运作,上辈子接触过的那么一丁点儿的金融知识,似乎拿来也用不上,只查过古代“商生息”的一些资料,并有着开办银行的雄心壮志,不过是老长远以后的规划了,他还没想过这件事什么时候能付诸实践。

  第185章春思派

  ◎听驴叫。◎

  卫贞贞:“平哥儿,你给我想条出路吧。”

  她从吕府搬出来的当天就在合计生计这件事儿,不过想了这些天还是没有半点儿头绪。

  “二姐,”卫景平道:“钱庄和你想的钱生钱不是一码事。”

  钱庄的事可大了。

  后世银行业的鼻祖道光年间晋商开办的日升昌票号,也就是能追溯的功能最多,将银子“汇通天下”做到极致,分号遍布全国各地的,他最熟知的钱庄,起家时用的是3o万两银子,抛开巨额的启动资金不说,当时合伙开办日升昌记的近十位大掌柜,都是叱咤商界的顶级晋商大佬,他们的经验和门道谁能比得了。

  当朝的钱庄还没有展到想日升昌那样的规模,据卫景平所了解的,京城里的几家钱庄只再几个地方有分号,能汇兑银子,靠着挣异地现银结算的钱运转,经营少量的放贷业务但是不多,实际上不完全算是钱生钱的行当,做的还是劳作的生意。

  卫贞贞笑了:“平哥儿,我弄不清楚你说的。”

  听不懂,云里雾里的。

  “二姐,”卫景平说道:“我回去想一想你说的事情,要是有钱生钱的生意,保管头一个告诉二姐。”

  “嗯,”卫贞贞拿出专门给卫容与订制的小簪子小钗子给卫景平:“给囡囡带回去,就说二姑姑过几天去找她玩。”

  一堆东西哗啦啦放进了他手里,卫景平一个大男人只好揣着往家里走,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捏着,生怕一个不小心掉了。

  拿回家后卫容与高兴得蹦得老高:“二姑姑最好了。”

  卫景平和她玩了会儿就回屋去了,他静下心来想着卫贞贞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又惦记起殿试时在策论中写的“商生息”的事情来了。

  要“商生息”,开办后世的银行,可不是得从钱庄入手嘛。

  卫景平在脑子里把“商生息”这四个正史上专用的文字替换成了“钱庄”“票号”之类的通俗的字眼,心道:呵,换个说法竟觉得事情容易办了,似乎也该着手了,好玄幻。

  过了几日他休沐,去翰林院藏书馆借阅资料,得知卫景平要找钱庄的资料,天天闲得蛋疼的庶吉士徐泓端着一杯茶水过来陪聊:“……钱庄自唐朝才有雏形,那时候叫钱柜,是私人经营的便于大商人存大额银子的地方,钱柜只是存取钱,且存钱没有利息,还要给钱柜保管银子的费用,后面到了明朝中期,钱庄开始添了一项对外放贷款的业务,有没有你问的‘汇兑’不清楚,应当是有的,但因为可考的资料不多,没办法考证。”

  真正意义上的后世人所了解的钱庄是从清朝开始的,卫景平穿越的这个朝代大抵是早于清朝的,所以那些资料是没有的。

  徐泓告诉他的,也就是说他能在官方藏书馆翰林院找到的关于钱庄的资料也就只有这么一丁点儿了。

  卫景平把仅有的资料记录在纸张上:“多谢徐兄。”他回去等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清净转得飞快时再想想,看看能不能迸出灵感的火花来。  说完他要告辞回家,徐泓叫住他,神秘兮兮地说道:“卫四,给你看个稀罕东西。”说着他拿出一本书皮包得严实的话本来给卫景平看:“瞧瞧,这是春思派的大家听驴叫最新写的话本,刚一付梓就被抢光了,我好不容易买到一本,给你看看长长见识。”

  春思派。

  听驴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