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109集 > 第95章 城里的媳妇不能只知道吃(第2页)

第95章 城里的媳妇不能只知道吃(第2页)

钟毅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说道:前辈,您放心,不能忘不会忘。看着大家道:“有什么要求,啊,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啊,我们一定满足”。

老革命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独臂老人举手道:政府,有个请求啊,我们三四个,在县里骑三轮车的,现在管理费太贵了,一个月要八块钱。这每个月的管理费,能不能少交一点。

听到这,钟毅一愣,心中颇为酸楚,这些人,放着几千块钱不拿,却要靠着自己的劳动挣钱,提的要求竟然是为了区八元的管理费。

钟毅道:“各位老前辈、以后你们不会再交管理费,这补贴的钱,我们给你们送到家里,以后的钱,咱按月。如果还让你们骑着人力三轮卖大力,我这个县、委、书、记还是人吗。”说罢,拿起话筒,拍了拍桌子,道:同志们,同学们,什么是高风亮节、什么是大公无私、什么是百折不挠、什么是民族精神。这铮铮铁骨就是咱的脊梁啊,这就是咱老革命的觉悟啊。我们要是照顾不好老前辈,那就是昧了良心,天理不容。老前辈为了咱们,命都豁出去了,咱们的干部不努力干能行吗?咱们的孩子们,你们不努力学习能行吗?我告诉大家啊,以后大家在咱们县城,假如有缘分遇到咱们几位老前辈,谁看到了,不论是谁,文的下车,武的下马。在这里我提议,咱们集体起立,给咱们的老前辈,用咱们最热烈的掌声,去感恩咱们老前辈。

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同学们不知道谁带头了,自觉地喊起了口号,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张叔擦了擦眼角,接过话筒,道:下面请……。而刘乾坤忙打断了张叔,道:李老革命情绪失控,去车上了,说着看了看主席台上,道:“还是我来吧”。

张叔点了点头,道:“下面请县委副书记刘乾坤宣读关于认定孙家义同志为烈士的通知”。

刘乾坤道:“各有关部门,孙家义同志原为某部战士,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等战斗,现追授孙家义同志为烈士,请按有关程序办理。”宣读完之后,刘乾坤走向了主席台,将这份迟来了数十年的通知交给了孙家义的哥哥孙家义一份。一张纸,终于给自己的兄弟盖棺论定,就是这一张纸,盼了近四十年。这张纸,对于这个老兵来说,重过千金。

张叔念到,第五项议程,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奖。请县委……。

钟毅打断道,这个钱,我们没有资格,这个钱,请咱们的老前辈来。吴香梅听到,忙给了芳芳一个眼神,芳芳带着礼仪上了主席台,站在老前辈的后面。把奖学金拿给了前面的老人。我看张叔给了我一个眼神,忙走了过去,张叔道:“一人才二十块钱,太少了”。

吴香梅用普通话念着学生的名字,念到名字的依次上来,学生们双手从老革命手中接过信封,每个人都给老革命深深地鞠了一躬。

现场的仪式结束,钟毅和邓牧为主动上了主席台,将老人们一个个搀扶了下来。大家就乘坐公共汽车,先去了韩羽公司建设现场,张叔介绍道,这干活的工人都是安平建筑公司,钟毅和邓牧为十分满意,更让县里和其他乡来参观的干部们惊叹不已,大家实在想不到,安平的一处水洼地,竟然被一家外资背景的公司看中。而更让大家惊叹的是,小小的安平竟然有一家颇具规模的建筑公司。

韩羽公司的整体施工进度虽然算不上快,但是外资公司有这个规定,工人们必须朝九晚五,到点下班,绝对不许加班。加班不仅不给钱,还要扣钱,这种管理的理念也让参观的人感觉到不可思议。

从韩羽公司出来,又去了砖厂生产路的改造现场,原本通往韩羽公司的那条便道已经被韩羽公司进行修建拓宽,刚开始时连小轿车都过不来,如今已经可以通行公共汽车。

到了砖厂,厂长老贾主动介绍了二哥正阳,说道:“这是今年新分来的大学生,现在挂副厂长,年轻人有思路,有想法。”

钟毅不知道此人是我二哥,但邓叔叔一眼就看了出来,毕竟眉宇之间太过相像。而邓叔叔也知道我的二哥就在安平砖窑厂。

钟毅听了二哥的汇报,说道:年轻人是有思路,加盖一座砖窑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很好,现在搞建设,红砖本身既是商品,也是基础的生产材料。转身招呼了孙友福,又道:“友福,这个砖厂要全力支持,审批上要加快。”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又来到了生产路的修建现场,看着下面铺设水泥板,上面覆盖水泥,对于这样的修路方式,大家从来没有见过。

邓叔叔问道:“这样修路是否结实,长期碾压之下,能管多久”。

贾叔道:领导,我们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在修路之前,先找了地方按照这样的标准,修了几十米,我们拉砖的拖拉机、驴车、小货车来回碾压,既没有变形,也没有开裂,所以我们才敢将生产路全部用这种方式来修。这种方式修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时间快,等到用个几年,实在是难以承受之后,我们就有了钱,可以按照两高路的标准来修。这个主意是正阳副厂长想出来的,我们把这个叫“先吃饱、再吃好”。

听完贾叔这么一说,前面的领导一下就哄笑了,大家点着头,相互交流,对于这种方式,很是认同。

临行之前,邓叔叔专门走到二哥跟前,微笑着拍了拍肩膀,没有说话。

对于这个动作,我太过熟悉,当年我在安平,邓叔叔陪着上级来搞自来水的试点,李叔在水壶里加了盐,邓叔叔以为是我干的,临行之际,也是微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车队到了高粱红酒厂,这次,厂长孙向东“出差”去了,吴乡长觉得孙向东工作辛苦,今天就安排他跟车送货去了。

高春梅向大家做着汇报,本来此次邀请领导前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参观高粱红酒厂的自动化灌装设备,但是一拖再拖之下,高粱酒已经产了十万瓶。自动化设备的效率实在是太高了。

而吴香梅专门安平芳芳,用毛笔在红色的纸上写了大字,热烈祝贺高粱红酒产量突破十万瓶。

在之前友福来打了前站,专门提出了高粱红酒厂车间必须佩戴帽,芳芳提前准备好,在车间门口就给大家了帽子。

钟书记和邓叔叔一行戴了帽,就去了自动化灌装的车间,看着一瓶瓶高粱酒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操作台,就已经批量实现了高粱酒的灌装。

看着墙上贴的量产十万瓶的标语,大家也是颇为感叹。钟毅和邓牧为各拿起了桌子上的高粱酒,认真地看着成品,钟毅晃动了一下,看着高粱酒泛起了酒花,用力一拧,才将酒瓶盖打开。

高春梅道:“自从上了成套的自动化的设备,已经解决了高粱红酒漏液的问题。这个密封性非常好,基本上不会再出现运输的时候渗酒的情况”。

钟毅闻了闻高粱红,说道:“这酒的质量过关,生产的问题解决了,销售的问题必须重视。我给你们呢定的目标是一百万瓶,现在你们完成了十万瓶,才十分之一,还有小半年的时间,有没有信心完成啊?”

吴香梅看了看张叔,张叔给了吴香梅一个眼神,吴香梅自然明白,张叔是把汇报的机会让给了她。上前道:“钟书记,邓县,我们的设备是刚上不久,就已经差了十万瓶,按照这个度,年底前产一百万瓶没有问题。为了拓宽销路,我们现在和地区供销社合作,现在咱们的酒已经进入全地区供销体系了。”

钟书记道:不错,能完成确定的目标很好啊。这样来看,老张,香梅,朝阳你们干得不错,坚定落实了县里“走前列、扛大旗、当先锋”的工作部署,这一点值得肯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