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在大明做县令无防盗 > 第3章 提高纺纱效率(第2页)

第3章 提高纺纱效率(第2页)

宛如一对璧人!

老朱背着手,带着大孙子朱雄英慢条斯理的走在上元县的大街上,眼睛随意的打量着街道两旁。

虽然这已经是第三次来上元县了,但是每一次来他都能现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就比如上一次,他现上元县的街道居然有专人打扫卫生,所以县城内外都给人一种干净整洁的舒适感。

而且应天府随处可见的小商贩和货郎不得在街边随意摆摊贩卖商品,而是划出一块专门的区域供这些商贩摆摊售卖。

这样原本不怎么宽的街道竟然感觉比应天府的大街还要宽敞。

街上巡逻的衙役虽然也凶神恶煞,但几乎没有吃拿卡要的行为。

所以上一次来上元县的时候,老朱竟然有些舍不得离开。

不过这一次他又现了新大6。

那就是上元县的蒙学学堂不但占地广袤,足足有四五间大瓦房充当教室。而且入学的学童数量多的惊人,差不多有两三百人。

要知道,上元县县城人口也才几千户三四万人而已。

虽然不是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来学堂读书,但是几乎涵盖了一大半的家庭了。

这可是一项十分了不得的政绩。

大明的教育体系属于精英教育。

因为读书举业的成本太高了,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能力供养一个读书人。

所以虽然也有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实现阶级跨越,但是数量特别少。

而且这些所谓的‘寒门子弟’,至少都得是小康家庭才行。

要不然从蒙学开始,到县试考童生、府试考秀才,每上升一步花的银子都不在少数。

当然了,只要通过府试考上秀才,那么之前付出的成本都没有白费。

因为秀才也算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不但可以免除徭役,而且还能免税呢。

如果能够更近一步,考上举人、进士的话,那就成功成为官宦人家了。

但是科举考试堪称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进一步都要淘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所以就算是付出了极大的成本和努力,成功的概率也特别小。

这就是一般家庭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培养读书人的原因。

但是上元县的这所蒙学学堂为何会有这么多学童来此读书啊?!

而且学堂先生的教学方法和其他地方的也不太一样,虽然大部分课程是教‘百家姓’和‘三字经’等儒家经典,但是居然也有算术、医术等杂术课程,听得老朱一头雾水。

不过一旁的朱雄英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在学堂驻足许久之后,老朱才带着朱雄英背着手离开了学堂,来到了大街上。

刚刚走过一条石板街,他就看到叶瑾家的小丫鬟正费力的提着一个纺车从街头走过。

老朱迎了过去,接过婵婵手里的纺车笑着问道,…「你家公子的俸禄真不够你们嚼用吗?!你居然也要纺纱贴补家用?!”

朱雄英也甜甜的朝婵婵打招呼,道“婵儿姐姐…”

婵婵这才看到老朱和朱雄英。

喘了一口气之后,才道“呀,郭世伯你们怎么在这儿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