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大明第一莽夫 笔趣阁 > 第93章 要么恢复旧制要么本侯继续查下去(第2页)

第93章 要么恢复旧制要么本侯继续查下去(第2页)

汤昊眼见老首辅开始发力了,他自然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不做!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道理想必诸位心里面都清楚!”

“纳粮开中变成纳银开中,国库短时间内是充盈了,但这跟直接倒卖盐引有什么区别?而且还是身为国朝中枢的国库带头倒卖盐引,直接将食盐的售卖权和定价权都让给了商贾!”

“以前这纳粮开中,只是朝廷让利给商贾,以此免去输送粮食到边的费用,现在倒是好了,?们这些文臣缙绅装都不装了,也不管九边军镇会不会败坏糜烂,直接带头倒卖盐引谋取私利!”

“怎么?为了银子连脸都不要了是不是?”

汤昊一向言辞激烈,对待文臣缙绅从来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中山侯,此言差矣!”

户部尚书韩文叹了口气。

他本不愿开口,可是话都讲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这位户部尚书再不开口,只怕会让人失望。

毕竟,这盐政本就是归属于户部管辖,而此刻群臣讨论商议的核心人物,那个变法之人,正是他韩文的老前辈,弘治朝的户部尚书叶淇!

“实则到了弘治年间,纳粮开中已经施行了一百余年,早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其一,朝廷增加了每引盐的纳粮数量,使商人无利可图,不愿纳米开中。”

“其二,煮盐的灶户生活困苦,无以为继,纷纷逃往,盐产量大减。”

“其三,朝廷对盐商始终采取提前敛取的政策,任意增发盐引,造成商人手中持有的盐引长时间得不到兑现,严重挫伤了盐商开中的积极性。”

();()  “其四,一些权贵看到倒卖盐引有大利可图,便向朝廷讨取盐引,垄断开中,甚至利用权力贩卖私盐,使正当的开中商人受到排挤,无法正常地经营。”

“基于这些原因,造成的后果就是无人上纳盐引,朝廷无盐可支,从而引起私盐泛滥,大明陷入“民日贫,财日匮”的困窘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弘治朝才进行了叶淇变法,改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

韩文沉声道:“叶淇变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将原来的开中制变为开中折色制,将纳粮开中变成纳银折色,将原来的边区纳粮,变成直接交钱,以换取盐引。”

“其与开中制的根本之不同就在于,以白银代替实物的方式筹集边饷,这样一来朝廷就完全将盐税揽在手里,让盐商直接缴纳白银到中央朝廷,然后由中央朝廷组织运力,以保障边防军饷。”

韩文一席话,可谓是借口满满。

为什么要变法?

是因为大家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不得不变法!

纳银开中折色制难道就没有任何益处吗?

至少朝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银钱,足以用盐政之利去提供九边军费开支!

“哈哈哈……”

“真是天大的笑话!”

汤昊大笑出声,讥讽道:“既然你们明知道盐政败坏的原因,那为何不进行相应的补救?反倒是竭泽而渔,贻害无穷!”

“还想用盐政之利提供九边军费开支,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你韩文是户部尚书,不是什么傻子蠢货,你难道不清楚现如今国朝每年九边军费开支有多少?这笔账你韩文都算不明白吗?”

“还有你刘大夏,身为兵部尚书,九边日益萧条糜烂,军民困顿无以为生,你这位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做了什么?你对得起自己身上这层皮吗?”

汤昊豁然起身,锐利目光扫视全场。

“要么恢复纳粮开中,给九边军民一条活路!”

“要么本侯就继续带着锦衣卫查下去,叶淇、徐溥,还有你们这些因为纳银开中而得利之人,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跑了!”

群臣:“Σ?”

今日第三更结束,读者朋友们多多订阅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