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杨凡李灿免费阅读全能医生 > 第78章 帅才鬼才废材(第2页)

第78章 帅才鬼才废材(第2页)

“只是什么?”。

烦了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只是我军每日耗粮至少要三千石,再加上安西至此的六百里转运,就算两个月能破贼,到战事平息也还要至少三个月,恐怕……”。

旭子的计策稳赢且损失最小,从军事角度看完全没问题。可惜安西家底太薄,实在是消耗不起。

这一仗打完,疏勒镇至少要户口减半,残余部落挣扎活命,疏勒城被毁,海量的粮食牲口和人力损耗,与失去的相比,俘虏与缴获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从经济角度看,无论结局如何,安西都护府都注定了损失惨重。

这便是战争的无奈之处,不强硬,谁都敢欺负,强硬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眼下,想要少死人就多耗钱粮,想省钱粮就要多死人……

“嗯”,老郭面色不变的点点头,对三人所说不置可否,而是又换了个问题:“北路折损颇重,鲁阳提出辅兵可用,可遴选以充正兵,尔等以为如何?”。

北路军这次伤亡惨重,鲁阳提出选一部分忠勇的胡人冲作正兵,补充兵力。

三人齐齐陷入苦思,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安西军以汉家子作为正兵,使用最好的战马和器械作为主要战力。而胡人青壮辅兵则只能使用次等战马,需要自备军械,辅助正兵作战。

这种框架的优点是军队内部稳固,叛乱的可能性被压到最低。缺点也很明显,几乎所有的唐人子弟都已经参军依然兵力不足,而且导致新生儿逐年减少,兵源进一步萎缩。

有的唐人并不适合参军,在别处更能挥能力,却白白在战场送了命。许多辅兵明明心向大唐作战勇猛,却因为军械低劣不能挥其战力,这都是极大的浪费。

张三先开口道:“王爷,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人充入正兵必定互相勾连,早晚生出叛乱,后患无穷”。

这也是安西一直在担心并尽力避免的,张老三的意思是宁愿兵力少也要内部稳定。这次老郭没训斥他,而是又看向旭子。

旭子道:“属下以为可以遴选,诸部百姓大多心向大唐,狂悖之徒只是极少数,如今兵卒紧缺,不能因噎废食,可以选少量忠勇辅兵充入正兵,扩充军力”。

他的意见与鲁阳基本一样,选少量胡人补充军力,把危害降到最低,老郭听完点了点头,又看向烦了。

烦了不止一次认真的想过这事,如今队里还有二十个辅兵,对这个问题确实有些想法。

“王爷,胡人入正兵势在必行,只是胡人占比不能过三成,非大功者不得升校尉……”。

老郭默默点头,“说下去!”。

“可以将辅兵分为三等,下等皆与目前等同。中等可持用军械,赏赐半于正兵。上等可着铠甲乘好马,赏赐七成。

待再立功劳,可选精锐忠勇者入正兵,满一年且立功者可升火长,满两年并立功者可升队正,满五年并战功卓著者可升旅帅,满八年且有殊功方可升营将。

除此之外,王爷可赐有功者田产,可赐家人迁住安西城,可赐汉姓甚至汉籍,可特赐其子弟入王府学习文武,可恩赐其迎娶汉女……”。

一直以来,辅兵与正兵是壁垒分明的两个群体,正兵是职业军人,辅兵则是抽调自各部的五年制义务兵,除了吃饭只能偶尔得到一点赏赐,如果五年没死便能回家。

其实许多辅兵弓马武艺都不差,就是因为没有上升的门路,大多数人追求的只是混够日子回家,没有积极性可言。

烦了的意思是,安西想用胡人,不能只是随便把人拉进正兵,要给他们上升的途道,哪怕这个途道很狭窄,也要有一定的规矩。

众人都在思索这些规矩的利弊,直到张三打破了宁静,嚷道:“就是提拔几个听话的胡人入正兵,用得着这么为难?”。

老郭伸手指向郭旭,对鲁阳道:“此乃帅才!”。

又指着烦了道:“此乃鬼才”。

“都回去歇息吧”。

烦了与旭子行礼告退,张老三左右看看,上前道:“王爷,还有我呢?我什么才?“。

“你废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