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太子妃每天想和离讲的什么 > 32第 32 章(第2页)

32第 32 章(第2页)

起初面对高高在上的一国之母,她颇有些拘谨,像个婢女一样规规矩矩侍立旁边,皇后却吩咐宫人拿零嘴招待她,让她和姜云瑶坐在一起,亲自教她们写字作画,给她们讲地理志。

这些年,对外虽是尊卑有别,但私底下,皇后待她和姜云瑶几乎如出一辙。

赵晏不觉放松些许,收起在紫宸殿的端庄肃穆,开门见山道“娘娘,臣女有事禀报。”

她换回昔日的自称和语气,希望皇后能够顾念过往情分,准许她与姜云琛和离。

三叔交代之事,虽然皇帝不在场,但与皇后也无差。据她所知,皇帝时常会与皇后策论政务,征询她的意见。

世人皆眼馋皇后命好,她却打心底里羡慕她与皇帝的感情。

皇后似乎早有预料,略一颔,示意她下去。

姜云琛一颗心提到嗓子眼,想制止她,却又不能扑上去捂住她的嘴。

只得向皇后投去求助的目光。

赵晏才不管他挤眉弄眼,自顾自道“去岁中,臣女的叔父携弟子们游学,偶然现临川王在剑南道活动的痕迹,按他身

为臣子,无权窥伺一位亲王的行踪,但临川王的手下暗中离开益州,深入安南都护府的管辖领地,叔父心生疑窦,便越俎代庖,派人悄悄跟了去。”

高皇帝荣登大统之前曾是藩王,开府益州,临川王生长于斯,益州堪称其半个故乡。

去年,临川王借口益州气候宜人、适合养病,回到高皇帝曾经的王府暂住,本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若涉及安南都护府,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安南都护府的辖地,曾经属于一个叫做青奚的西南小国,高皇帝起兵时得其鼎力相助,还令先帝迎娶青奚公主、即今上和广平王的生母沈氏为妻。

先帝即位后,将妻打入冷宫,灭青奚,版图收归剑南道,设安南都护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青奚亡国,王族或死或逃,早已不成气候,然而临川王行事鬼鬼祟祟,目的着实难料。

赵玉成是益州人士,年轻时随先帝在剑南道经营,后来担任主将,参与了倾覆青奚的战事,驻守安南都护府的官员中,也不乏与他交情深厚之人。

赵景川先斩后奏,私自联络这些将士,请他们帮忙留意临川王人马的去向,堪称兵行险招。

好听点是为君分忧,得难听,便是不知天高地厚、居心叵测。

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绝非赵景川的为人之道,他宁肯获罪丢官,也要将消息上达天听。

赵晏起身,在皇后面前跪下“娘娘,剑南道距离京城遥远,途中山高水险,即使八百里加急,一来二去也会耽搁不少时间,叔父唯恐错失良机,又怕安南都护府已被临川王渗透,故而擅作主张,还望您与陛下念他一片忠心,予以宽恕。”

顿了顿“叔父原想请家严禀报此事,但臣女恰巧要入宫,于是他便托付于我。临川王定然想不到,他的动作已经走漏风声,并通过国子监司业和兵部尚书之女传到您和陛下耳中。”

皇后微微一叹“燕国公府满门忠臣,是陛下之幸。本宫记得清楚,当年令叔身受重伤,便是为阻拦庆王对陛下及广平王背后动手,他不通武艺,却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从那时候,陛

下及本宫就对他的人品深信不疑。幸而令叔福大命大,若是陛下只怕要一辈子愧对燕国公。”

“起来吧。”她柔声道,“还有何事,但无妨。”

赵晏深吸口气,却没有平身,而是缓缓拜下“臣女知晓陛下及娘娘的考量,燕国公府也感激于天家的信任及恩典,臣女的祖父及父亲叔伯有幸遇到当世英主、圣明之君,效忠之心定当矢志不渝、永无变节,委屈太子殿下与臣女联姻,实属多此一举。”

“臣女恳请陛下及娘娘开恩,赐臣女一纸和离书,也还太子殿下自由与清净。”

罢,当即长跪不起。

皇后的目光淡淡地扫过姜云琛。

姜云琛做贼心虚,难得哑口无言,双手合十向皇后拜了拜。

“看来,是太子让晏晏受委屈了。”皇后轻叹,“当日他对本宫和陛下信誓旦旦,婚后定会好好待你,谁知他竟敢弄虚作假,不出半天就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这种时候,姜云琛也不敢再嘴硬,低声道“我该向太子妃赔礼道歉。”

赵晏不为所动“殿下何错之有成亲之事非你我所愿,若能和离,也算两全其美的好事。”

姜云琛对她认错,比太阳打西边出来还难,但她无暇深究缘由,只当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