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苏家有女 一蓑烟雨 > 6汤药(第2页)

6汤药(第2页)

“多谢姑娘了,我就是老毛病,总时不时头晕,不打紧。”妇人往东边的街巷指了指,“我姓王,就在前头巷子的小院子里做厨娘,姑娘唤我王婶就是。”

姝娘见妇人面容憔悴,说话时声儿也低低的,像是十分乏力疲惫,不由得道“我略懂些医术,王婶若不介意,可愿伸手让我探探脉。”

“这”王婶显然有些不好意思,犹豫了片刻,才道,“那便麻烦姑娘了。”

姝娘细细探过,见妇人脉虚兼涩,舌苔也有些白,又问她平素是否易生虚汗,畏寒肢冷后,轻笑道“无妨,王婶你只是有些血虚罢了,可是平素活多,过于劳累了些”

“倒不是活多,我那主家是个厚道人,平素也只要照例煮了三餐便可,从不为难于我。”不知想起什么,王婶忍不住叹了口气,“只是我命不好,我家那口子三年前得了病,如今还在床上躺着呢,这吃药的钱可不便宜,我晚上回了屋便没闲着,除了照顾我家那口子,还给人缝缝衣裳什么的,想着多赚份钱也是好的。”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天底下到底是贫苦之人居多,他们也不求日子多么富庶,可常常连最平常的健康安宁都成了奢望,深陷泥沼,只能挣扎着往上爬,刘家夫妇相继得病离世时,姝娘深深经历过这般无助,此时听着多少泛起几分感同身受的辛酸。

“王婶,这挣钱的事儿虽要紧,可你也得顾着自个儿的身子,这血虚虽不算大病,但也得及时去治才是。”

王婶摇了摇头“哎,哪儿还有闲钱看病吃药啊。”

“这病若不吃药,食疗也可。我婆母曾与我说过,她从前也有此病,常煮红枣鸡蛋汤喝,疗效倒是不错,王婶也可试试。”

红枣鸡蛋汤对王婶这样的厨娘来说,自然是再简单不过的菜,只是她多少有些不信,“这汤喝了当真有效吗”

姝娘点点头“红枣有补血益气,健脾开胃之效,您煮时还可加些姜片,当然,若能在里头添些枸杞或是乌便更好了。但您也得注意着,莫太劳累,不然纵然喝再多汤也是无用的。”

“诶,我记住了。”王婶拉起姝娘的手,感激不已,方才没看仔细,听姝娘提起婆母才现姝娘已为人妇,喊“姑娘”二字多少有些不太合适了,她讪讪地笑道,“我这儿受了你这么大的恩,还不知你的名姓呢。”

“王婶叫我姝娘便是,今日也不过举手之劳,您不必记在心上。”姝娘站起身,“我住的长平村离这有些远,若再不走,只怕赶不上回去的牛车了。”

又连连道了几声谢,王婶才看着姝娘背上竹篓渐行渐远,望着女子窈窕的背影,她不禁心叹,也不知怎样的男人,这般有福气,能娶到姝娘这样生得俏丽又心善的媳妇。

她挽起菜篮,望了望当顶的日头,脸色一变,哎呦了一声,快着步子拐进前头的巷子里。顺着巷子走了百余步,便见一朴素的小院儿。

才从后门踏进院子,等了许久的小厮孟义急匆匆道“王婶,你上哪儿去了,冯总管那儿都催了好几回了,你若再回不来,我可顶不住啊。”

王婶抹了抹额上的汗,歉意道“我遇上些事儿,这才迟了,这便给公子做饭去。”

去井边打水净手后,王婶跑进灶房,着急忙慌地从篮中挑出几样熟得快的食材。

幸得她伺候的主人家是个好脾气的,她做什么便吃什么,几乎没点过菜,平素也从不对她做的菜挑三拣四。王婶做饭也有十来年了,动作利落,洗菜切菜下锅翻炒,约莫两刻钟便烧完了三菜一汤。

王婶往外头喊了一声,想让孟义将饭菜送去,转头看见架子上搁着的红枣,忽得想起姝娘说能治血虚的红枣鸡蛋汤来。

刚巧篮中还余一个鸡蛋,王婶便摸了四五颗红枣,切了姜片,煮在一块儿。

这汤都煮上了,孟义还是不来,王婶出去瞧了瞧,没看见他的影子,不知上哪儿去了,王婶急得直跺脚,喊了两声,也不见孟义答应。

倒不是她不愿亲自去送饭菜,只是那主人家看着金贵,就怕她满身的油烟味还有被热气蒸得汗津津的狼狈样儿,惹得主人家不高兴。

王婶是大半年前才进这院子做活的,主人家是位年轻的公子。院儿小,王婶曾撞见过几回,但没敢太仔细瞧,只记得那公子生得挺拔威仪,清雅矜贵,一看就是富户出生。

王婶犹豫了一会儿,觉得总不能一直让公子等着,便想着回屋换身衣裳再去送。

然在她换衣的间隙,早已等得心焦的冯长沉着脸迈进了灶房。

这饭他都传大半个时辰了,却迟迟未送去,虽说沈重樾并未催促,可冯长觉得院里这些人许是仗着他脾气好,才敢这般松懈怠惰,他冷着脸正打算责骂两句,却见灶房空无一人,灶台上放着几道菜肴。

“这不是烧好了嘛,怎没人送去,惯知道偷懒。”冯长嘀咕了两句,将菜放进托盘中,正要出去,又见锅中热气蒸腾,以为里头也是为沈重樾备的菜,没多想,取了个碗将那红枣鸡蛋汤盛出来,匆匆往书房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快了,快了&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