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梁祝里面的马文才 > 这么憔悴(第1页)

这么憔悴(第1页)

#139#

“你可知道,你口中的纲常伦理一旦被打破,会有怎样的后果?”陶渊明开口,船上的目光皆望向于他。

他自答道:“千年前春秋战国,便是例子。你从经书中看到的是百家争鸣,学到的是老庄孔孟墨韩荀。

“可是,你看不到的是春燕归,巢于林木;是君盍筑武军收尸,以为京观;是荒祠荆棘里被脔割的有稚子;是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春归的燕子寻不到去年的旧宅!

兵将的尸体被垒叠成山!

稚子是果腹之食物!

……

他说话时,语气并不深沉,神情也不凝重,他遥望眼前之景,天明水澈,远山如黛,日悬长空。

目之所及之处,皆透露出清幽、宁静、安逸之感。

他的语气便沾染这江上的几分宁静,缓和而平静。

“自以为是的高谈阔论,大言不惭的针砭时弊,并不是不可以,因为你现在只是书院的学子罢了。”陶渊明摇了摇酒壶,抬眼看着王蓝田,“倘使你日后入朝为官,我老酒鬼还是希望你能慎思、慎言、慎行。”

“史书的书写者是为胜利者,然历史的书写者从来不是他们。”陶渊明目光转到梁山伯身上,“那些遮掩的、编造的、寥寥几笔带过的,终将会为后世之人所察。”

“蓝田受教。”她微微一拱手,起身后看向陶渊明,“先生曾经为官,后又挂冠而去,

隐与市井,与民为邻,斗酒之下,诗篇自成,悠然恬淡的生活为世人所羡。

“但蓝田在想,先生挂冠是因官员沆瀣一气,官场污浊不堪,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可先生心中仍有百姓,更会为民生之苦而垂泪。”

说到这,她顿了顿,缓声问道:“先生读史,为往者不可谏之事垂泪却不为当下的百姓争,与蓝田自以为是的谈论这世道不公的种种,有何不一样?”

问罢声落。

一片沉寂。

梁、祝二人听她说前半段时就已愣在那儿了。

虽然他们都知道陶大叔的身份,但陶大叔不愿说,他们也就没戳破,可王蓝田这番话算是直接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至于后半段……

后半段梁山伯一直在用胳膊肘撞王蓝田,提醒她,别说了别说了!

可王蓝田不听啊!

不仅不听,王蓝田还自问自答道:“其实都一样,我们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梁、祝:“……”

陶渊明微微眯着眼,端看着面前的少年,面色苍白,身体羸弱,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双漆黑的眼孔,深不见底,却让人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重之感。

他摇了摇头,竟开怀笑了起来:“是!你这小兄弟说得没错,我们都一样,只会嘴上说说。”

他提起酒壶,闻了闻酒香,意味深长的说了句:“但不同的是,我老了,你还年轻。”

正当时,船抵岸边,船夫收桨:“余杭到喽!”

“哟!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