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靠狗血创飞古人番外 > 第97章 击鼓(第2页)

第97章 击鼓(第2页)

“这位刘娘子,遭遇太过悲惨,寻常人承受不起,难怪她最后疯疯癫癫的。”

“其实一切都是误会,如果早先能解开,她不用背负骂名,高家人也不会苛待她,一家人和和乐乐地,如今只能说不幸。高家人虽然处事略有些狠绝,但也情有可原。”

“你可不能三言两语把高大郎的过错给抹去了,若不是他,刘娘子也不会那么惨。况且他不知道那是他的妻子,以为是别家妇人,可见他对作奸犯科习以为常,此人可恨至极!”

“那他不是喝醉酒了嘛,酒后失德,也不是故意的,再说还是他娘子,也不算作奸犯科吧?”

“罢了罢了,我跟你这人说不通,做了恶事就是做了,干嘛给他找许多理由。他觉得面上无光,为何不直接同刘娘子和离,一直折磨着她,无非是因刘家子权势。既然得了利,却不摆正自己的姿态,装腔作势,以欺凌弱小的方式维持自己摇摇欲坠的体面,呵!”

“你又比他强多少,你不就是个倒插门,靠着老丈人和娘子过活,现在看人高大郎当家做主眼红了?”

“倒插门怎么了?靠老丈人怎么了?我行得正坐得端,老丈人和娘子有本事,出门在外打拼,我没本事,安心在家洗衣做饭,他们生活得好全靠我,我骄傲!”

“王三郎你没皮没脸,堂堂男子汉大丈夫,竟然屈居人下,靠娘子养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都替你脸红!”

“总比你强,明明养活不起家里,靠着媳妇的嫁妆补贴,还美其名曰大丈夫,该脸红的是你!”

骂了王三郎的人恼羞成怒,拍桌而起,上前要揪他的领子。

“莫要争吵,大庭广众之下,大家和气一点,和气一点。”众人看够了热闹,连忙上前劝架。

两人停下争吵,气氛冷凝。

众人打着圆场,终于糊弄过去,恢复了热火朝天的讨论。

期间又有人提出了一句,“你们说月明大家写这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他最后的那句你本无错是对谁说的?”

这部篇作品的风格跟月明以往非常不同。虽然带着阴差阳错的巧合与神异色彩,但行文风格,和场景的塑造,都极具压抑沉重的氛围感。那种憋闷窒息,仿佛能透过文字,将他们一同淹没。

与以前作品的风格形成强烈对比,让人不禁心生好奇。

“用意我不知道,但对谁说的还不简单,自然是对跟刘娘子一样的人。”有人叹息着。

许乘月在构思这篇文章时,塑造了墨墨这样一个人物,一方面是加重了命运的悲剧感,天真无邪的孩童与将迎来的毁灭,最大程度地激人心中的不忍与怜惜。

另一个方面,通过他们二人的母子情,让读者共情。

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在网上看到一个陌生人离世,最多也就说上一句“走好”,心中其实没多大感触。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到的是有人因为亲人的离世悲痛不已,网友就会共情,评论中也是真情实感的安慰,并写出自己的经历,敏感一些的还会泪洒当场。

明明前者也有亲人会悲痛。

当然这些都是添头,作为丰富和完善剧情的辅助。

最重要的还是女主刘婉——一个完美符合封建社会对女性品德要求的妇人,她贤良淑德、温婉、守贞,这篇故事展现的是她悲惨的一生。

这是与她以往的小说相比而言最大的不同,刘婉没有反抗之心,温顺刻在了她的骨子里。

从她去寻丈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结局。

其实在设计剧情时,许乘月有考虑过,最开始将事情的真相通过上帝视角揭露出来,让读者在看到女主受虐时,期待真相大白,夫妻二人解开误会。

然而情节的展却与他们预想的背道而驰。

相当于是一个引期待,打破期待的过程。

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女主的视角推进剧情的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