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婴幼儿贫血状况属于什么公共卫生问题 > 第254章 水能载舟上(第1页)

第254章 水能载舟上(第1页)

"倘若陕西的叛乱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日益恶化,我们又该作何打算呢?"

朱由检的话虽然让原本冰冷如雪的乾清宫暖阁气氛稍有缓和,但在场的大臣修士们仍旧愁眉不展,神情严肃。假如陕西总督武之望奏报的内容没有夸大其词,那就意味着陕西的地方官僚体制已经腐朽至骨髓。

上至陕西巡抚胡廷宴,下至朝廷派出的监察御史皆选择了“欺上瞒下”。

"尊上,南直隶不久即将押送一批新的修炼资源入京,可用于陕西地区,救济受灾的凡人百姓。"

略微思索一番后,户部尚书毕自严站了起来,朝着宝座后的朱由检深深鞠躬回应道。即便几个月前这笔修炼资源的用途就已经确定下来,但是面对如今陕西叛乱这一紧急情况,正如古训所说“事急从权”,此事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何况,在去年七月时,当地就已有灾民揭竿起义,反抗官府暴政了。

如今已过去一个修炼周期,当地的官府仍旧欺天罔地,凡夫俗子之中无人确切知晓那妖孽修真势力已经展壮大至何种境地,陕西一带的凡人们又在承受着何等炼狱般的生存压迫。

毕竟若非生活环境逼人至绝境,又有哪位修士甘愿举旗反抗?

“准奏。”

片刻犹豫未曾有过,端坐于书牍之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点头,然而眼中深处的惶恐之意却并未稍减分毫。

他清晰记得,在浩渺的历史岁月里声名显赫的“明末修士动乱”,正是在崇祯元年七月之时大规模爆,并犹如狂风骤雨般席卷天下。

尽管今年初,他在户部尚书毕自严的谏言之下,从皇家秘库中调拨灵石,用于补偿九重天关守卫者们长达数月的俸禄欠款,理应不至于重演历史上那次“军队哗变”的惨剧。然而,朱由检依旧不敢有丝毫怠慢。

“陛下,微臣恳请自京都挑选贤能官员奔赴陕西,全面主持剿匪事宜。”

朱由检的目光中略显惊讶,只见兵部尚书王在晋再度站起身来,严峻的面庞之上浮现出一抹决然之色,其言语坚定有力。

此言一出,暖阁内的朝廷官员们皆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这位王在晋胆魄果然惊人,皇上刚刚答应了户部尚书拨付灵石救济受灾民众,他便紧接着要派遣军队前往剿匪?他难道不怕此举会激那些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心中的逆反之意,进而使局势愈恶化吗?

面对四周同僚异样的目光,兵部尚书王在晋只是紧紧凝视着宝座后的那位帝王。

或许陕西当地的那些“叛军修士”起初只是因为生存困境而奋起抗争,但在历经整整一年的“修炼”之后,恐怕已有不少人忘却了最初的宗旨。

当前这种局势下,一味采取“安抚”或放救济物资只会助长那些叛军修士们的嚣张气焰,甚至让他们借势官府力量,进一步扩张实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朝廷必须两手准备,随时准备以武力手段,强硬镇压。

对此,案牍后的朱由检默许地点了点头,不禁微微眯起双目,脸上掠过一丝满意的微笑。

根据后世诸多史料记载,陕西农民修士动乱爆后之所以愈演愈烈,原因之一在于朝廷应对迟钝;另一原因便是明廷对于“剿匪”之事并未展现出足够的决心。

那时的明廷正因“奢安叛军”的东山再起而疲于应付,自然无暇顾及那些手无寸铁的流民百姓。即使陕西的那些“叛军修士”已颇具规模,人数多达数万之众,但明廷上下始终未能引起高度重视,终致局势失控,难以平息。

“爱卿有何人选可以担当此重任?”朱由检深知,对于陕西的叛军修士,绝不可以一味退让,中枢决策必须展现强硬立场。

“启禀陛下,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奇喻曾任陕西巡抚,堪为此次钦差之人。”

在天帝朱由检锐利的目光注视下,兵部尚书王在晋镇定自若地道出一个名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