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 > 第95章 甘薯阁老(第2页)

第95章 甘薯阁老(第2页)

少年微笑,仿佛不经意地问道:“我听说,徐先生在家乡时,一直在种植甘薯?”

闻言,被称为“徐先生”的中年人一怔,心想东厂的差役竟如此神通广大?连自己闲暇时所做的小事都了如指掌。

尽管满腹疑虑,"徐先生"却不失礼节,连忙回应:"禀朱公子,这些年我闲来无事,确实尝试种植了一些。"

红薯流入大明已有段时日,因其产量丰富,却因朝廷忽视和口感与传统作物的差距,始终未能普及,仅在福建等沿海地带偶尔可见。

"产量可喜吗?"

原以为只是轻松的闲聊,少年的详细询问让"徐先生"脸上掠过一丝诧异,但他仍认真回答:"产量是稻米的好几倍。。。"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大明的任何一个百姓都能理解,几倍于稻米意味着什么。

"能广泛种植吗?"

话题渐入深处,"徐先生"收起先前的随和,意识到这可能是天子对他的考验。

"禀朱公子,北方气候与南方不同,多雨且适宜,种植颇具挑战,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积累,已经变得相对容易了。"

"即便在北方,也能种植。"

说到这里,"徐先生"显得兴致勃勃,音量提高,引得过往的百姓纷纷侧目,心想这中年人怎么突然激动起来。

此刻,他已忘却仕途的挫折,也顾不上同窗好友邀请他进京是为了共同整顿神机营。

在他看来,只要能得到这位少年的支持,在北方大规模种植"红薯"作为粮食,就能救活更多百姓。

毕竟,如今的陕北,民生凋敝已久,人们生活艰难。

"太好了!"

"果然是徐先生!"

少年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不顾还在大街上,大声欢呼,内心激动不已。

虽登基仅数月,但他每天都如履薄冰,感到肩上的重担越来越重,困扰大明的问题除了日渐枯竭的国库就是日益减少的粮食产量。

推行农业政策,种植红薯,解决困扰大明多年的粮食问题刻不容缓,而身边的中年人正具备这样的能力。

"休沐结束后,徐先生暂且委屈一下,担任工部郎中,全权负责农业之事。"

"我们从朕的农庄开始做起。"

接着,不等"徐先生"拒绝,少年又补充道:"山西代王那也有不少土地,也可以用来种植红薯。"

此言一出,两位一直沉默的老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互看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难怪天子急于对宗室和藩王下手,他的真正目的并非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不是他们的财粮,而是那些遍布全国,从不纳税的土地。

天子的用心,竟如此深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