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从红楼梦开始快穿名著世界百度 > 第 22 章(第2页)

第 22 章(第2页)

这就好比,所有人都知道燕窝比红烧肉金贵的多,可是,富贵人家用燕窝养生,可是普通百姓却更像要一碗油水大的红烧肉活命。

对于林玉轩跟贾瑚说的话,贾代善是最支持的,甚至差点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贾家有这样的后辈,他除了感谢祖宗保佑,已经说不出别的。

林玉轩两人既然决定走旱路,自然是要轻装简行,两人就带着各自的四个随身小厮,十人赶着三辆马车上路了。

贾瑚跟林玉轩的马是林如海跟贾代善求了皇上去御马监亲自挑选回来,焦大帮着训练大的,达不到千里马的程度,却也是脚程极好又有耐力的好马,更因为是从小跟着小主人一起长大的,极为通人气儿。

最开始焦大给配出来的两个小马驹,因为长得比贾瑚跟林玉轩快的太多了,他们那时候没有能力天天骑着它们出去放风,最后只能给了惊蛰跟夏至,现在就跟在他们的身后。

出了京城,一行人在两天后穿过河北进入了山东境内,此时的山东是不能跟后世相比的,虽然山东是半岛,临海,但温度是极高的,人进了这里之后就有种进了蒸笼的感觉。

这里在没有修建蓄水池之前,几乎是年年干旱,遇上大旱的年头,颗粒无收那都是常事儿,虽然现在因为有红薯这耐寒的植物在这里安家,百姓生活好了不少,但还是很苦。

林玉轩还好,剩下的几人都是纯北方人,在京城长大的,实在没经受过这样高温洗礼,一个个都用手里的扇子扇着风,只是这风也是热风。

贾瑚将自己的折扇直接扔进了马车里,然后从路边儿老汉那里买来了十把蒲扇分给众人,长安也在其他摊子处买了不少的当地水果,洗了些给两位少爷解渴。

别说,这边儿的水果那是真好吃,就拿这有名的红杏来说,不仅个大、长得好,最主要的是肉软、香甜口感好,就是那种软糯面甜的那种甜,不齁人,而且多吃也不会伤胃。

林玉轩吃了一颗之后,就对身后的人道“你们也赶紧吃吧,好解解渴。”又拿出一个桃子递给正抽旱烟的卖蒲扇老汉道“老人家也吃一个解解渴吧。”

老汉也没客气,接了过来之后对几人道“娃娃们是第一次来我们这里吧”说着,对后面摇头晃脑的小孙子道“三娃子,给几个小哥儿倒些茶水来。”

林玉轩等人赶紧道谢,又接过小孩儿拎来的大茶壶,这里面是烧好稍微放凉些的茶水,里面也不是什么好茶,就是些最便宜的茶叶沫子。

所谓莫笑农家腊酒浑,这茶叶沫子,或许是府里最下等的粗使婆子也不会去喝,但对这农家老汉来说,确是他能拿出来招待客人的最好的东西了。

所以,几人都真心实意的感谢着老汉,然后拿出各自的碗,一人分了一碗,尽管茶叶不好,但水质却极为甘甜。

这种极为不专业的煮茶方法,自然没有品茶的价值,但就这样坐在树荫下面,喝着温热的茶水,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贾瑚笑嘻嘻的拱手道“老丈好眼力,我们兄弟俩是要去赶考的,第一次来到宝地,想拜拜孔圣人和亚圣人。”

山东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人因为是圣人故乡,从古至今都特别注重教育,连带的也特别喜欢孩子,尤其是读书的孩子。

老汉知道林玉轩跟贾瑚是要去参加府试,还特意途径此地来叩拜两位圣人,当即也就更加热情了,将手里的烟袋锅朝地上敲了敲之后笑道“你们看看,这个时间,路上除了你们还有几个赶路的”

林玉轩几人这才明白,为什么一路上看到的人流量这么少,原来是当地的作息时间问题,赶紧又谢了老人家的指点。

贾瑚又开始跟老人家讨论起当地的忌讳还有特色等,林玉轩也坐在一边儿听得津津有味儿。

小满等人赶紧把马车卸开让马歇歇,吃些草料还有盐,长风也去旁边支起棚子的店家买些吃食还有干粮,说实话,这里的馒头那是真的实惠。

这边儿叫戗面馒头,林玉轩捏都费劲儿,但是真好吃,面香里带着甜味儿,还特别抗饿,就算饭量大的汉子,估计有两个再加上些咸菜也足够吃的饱饱的。

贾瑚给老汉递了四个馒头,这次老汉不敢接了,这里的粮食太贵重了,这一个大馒头在这里要两文钱。

要知道京城大肉包子也就一文钱一个,馒头虽然不是戗面这么实诚的,但那个才一文钱两个,所以,老汉哪敢随便接受这样的馈赠请牢记收藏,&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